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萝卜抽薹机制谜题已破解春季吃萝卜有望成为日常
文章字数:659
      左为耐抽薹品种,右为不耐抽薹品种。

  作为我国重要蔬菜,萝卜四季需求旺。四川省农科院杨峰博士指出,受耐抽薹品种稀缺及四川气候影响,萝卜以秋冬种植为主,春萝卜种植占比不足两成。春季低温叠加日照延长,易诱发萝卜先期抽薹,种植风险高致面积萎缩。
  萝卜需先经营养生长期(肉质根膨大),再入生殖生长期(抽薹结实),延缓抽薹是提升产量品质的关键。但国内耐抽薹萝卜品种稀缺,长期依赖日韩进口。四川卓豪农业负责人廖飞坦言,因萝卜生物育种研究滞后,尤其是基因组覆盖不完整,耐抽薹育种难有实质进展。
  破解瓶颈需从种业源头发力。在国家种业振兴战略下,省农科院杨峰团队联合川大林宏辉、张大伟教授团队,依托省级重点实验室,历经四年攻关获关键突破:以晚抽薹品种“C60213”为材料,用前沿测序技术组装出全国首个萝卜完整基因组。该基因组清晰绘制9条染色体(含18个端粒)的完整“地图”,鉴定出49768个蛋白质编码基因,97%以上获功能注释,为萝卜育种提供“精准导航图”,可快速定位耐抽薹等关键性状基因,奠定分子设计育种基础。
  有了“导航图”,团队成功鉴定出调控抽薹时间的关键基因RsMIPS3,破解了萝卜抽薹机制的谜题。今年3月,其选育的萝卜新材料“C30114”经专家组田间鉴定,被认定为耐抽薹性强的新自交系,标志育种迈出关键一步。“争取两到三年内突破耐抽薹萝卜品种!”杨峰表示,完整基因组还将助力培育耐糠心、抗根肿病等综合优良品种。
  对周渝而言,本土耐抽薹品种意味着效益提升——进口种子成本高、抗病性与产量欠佳,而科研团队破解基因密码,已为培育适配本土需求的优良萝卜品种铺平道路。
  (据《四川农村日报》)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