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7月,河南省兰考县考城镇半截楼村200亩晚秋黄梨出现了叶片黄化的情况,部分叶片甚至开始干枯。河南省科技特派员郭献平及团队成员赴现场调研,采集土壤和叶片样品后综合分析发现,叶片黄化主要是因为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偏碱且有效铁含量不足,同时晚秋黄梨品种自身抗碱能力较弱,进而导致叶片缺铁黄化。
结合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仁果类(梨)研究室多年研究矫治缺铁黄化的成果,科技特派员团队提出通过三步走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步,明确铁肥种类和用量。选用EDDHA-Fe螯合铁进行矫治。该铁肥不同于硫酸亚铁、EDTA-Fe,在碱性条件下不易解离形成沉淀,能够为梨树补充有效铁,促进叶片转绿。在半截楼村叶片黄化较严重的地块,开展每株20克、30克、40克用量的试验(每克铁肥用1斤水溶解)。结合成本核算,树龄9年的晚秋黄梨采用每株30克螯合铁肥,2—3周后能够有效复绿。
第二步,选择合适的施肥方式。半截楼村梨树种植以分户经营为主,不适合通过滴灌方式施用铁肥;采用挖坑施肥结合漫灌的方式,费工且耗水。结合当地的电动三轮车打药系统,将喷枪改造成施肥枪,施肥系统性价比较高。
第三步,改良土壤,解决叶片黄化根本问题。半截楼村梨园土壤有机质含量低(4.3克/公斤),对碱的缓冲能力差,叶片缺铁黄化的根本解决办法还是改良土壤,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和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为此,科技特派员团队邀请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毛家伟,在半截楼村以梨树科学施肥技术为题开展技术培训,重点讲解秋施基肥等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技术。
郭献平介绍,“三步走”技术方案,旨在实现长短结合,短期通过螯合铁肥解决当前晚秋黄梨叶片黄化问题,长远则提供改良土壤、提高有机质含量。
(据《河南日报农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