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甘肃平凉崆峒区三大贫困片带之一的南部阴湿林缘区,有麻武、峡门、大寨、上杨4乡镇,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被视为扶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前,南部山区还有1.55万贫困户。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开展以来,崆峒区针对南部山区立地条件差、基础设施欠账大的实际,通过政策多头叠加、项目多方捆绑、产业多重覆盖的办法,把一项项政策转化为一幢幢新居和一个个富民产业。贫困,不再是南部山区群众的“代名词”。
削山平地起新家
近日,在峡门乡颉岭村,马文忠看着宽敞明亮的新房子,心里有说不出的满足。2014年8月,伴随着隆隆的机器声,在整整“削”平了5座山头之后,移民安置区工程正式启动。2015年11月,分散居住在颉领村13个沟壑梁峁上的76户贫困群众喜迁新居,发展致富产业,过上了好日子。
截至2016年底,崆峒区南部阴湿林缘区共搬迁群众751户2781人,户均发展特色种植业5亩以上,年收入5000元,建设养畜暖棚1290座,户均养牛3~5头,年收入达到1.8万元,户均输出劳动办1人,年收入达到1.6万元。
生态农庄富乡亲
走进海寨沟鑫新生态农庄,昔日野草丛生的荒山沟已脱胎换骨。如今山上栽植了白皮松、红叶李等苗木2000余万株,山间溪水潺潺,山下6个鱼塘碧波荡漾,犹如来到了江南水乡。
“生态农庄游人多、生意好。现在我大部分时间都在这里打工,每年至少能收入2万元。”崆峒区大寨乡柳沟村村民兰金海告诉笔者。
鑫新生态农庄综合示范园项目经理赵刚介绍说,“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当地群众增加收入,实现了贫困户脱贫和公司发展的双赢。”
距离石家沟村10公里之外的城子村,生态环境优美。但山高路远、基础条件落后,发展一直受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实施以来,村民办起了农家乐,养起了“平凉红牛”,自产的土鸡蛋、土鸡、土蜂蜜、小杂粮经常供不应求,昔日的贫困村已实现了全村整体脱贫目标。麻武乡乡长孙海峰告诉笔者:“明年我们将建成集特色种植、休闲娱乐、餐饮为一体的大美生态园项目,预计每天可接待游客150人左右,乡村旅游综合经济收入有望突破200万元。”
(本报记者 李晓光 通讯员 朱元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