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秋平菇。该阶段平菇管理重点应围绕“水”字展开:采用常规栽培方式的,出菇后菌袋失水严重,需通过浸泡或注射等方法补水,以保障较高产量。对于爆发出菇且生物学效率在100%以上的菌袋,可及时清理,将下一批平菇菌袋转入出菇管理环节。9月播种的平菇,需做好生长控制,促进菌丝进一步后熟,最大限度积累营养,为10月出菇奠定基础。
金针菇。大部分金针菇出菇已进入尾声,仍有约1/3的金针菇处于出菇阶段。利用冷库进行反季节栽培金针菇,最大难点在于水分管理。据了解,部分金针菇出菇场所湿度偏低,导致产量未达预期。湿度不足主要源于两个问题:一是湿度检测时,检测点多集中在1.5米高度,而冷库内温度呈“上高下低”分布,补水方式多采用地面洒水,使得高层区域温度偏高且湿度不足;二是当前棉籽壳原料多为大壳、短绒类型,其吸水率较低(约30%),且持水性差,导致菌袋内水分“先天不足”。
双孢菇。9月播种的双孢菇,预计10月下旬长出第一潮菇。需注意在出菇后对畦床进行有效补水,为第二潮菇生长创造有利条件。
木耳类。此阶段昼夜温差较大,无论是黑木耳还是毛木耳,生长速度均有所放缓。此时不宜过多喷水,以延长其生长期,最大限度提高产量。
香菇。高温型香菇进入栽培末期管理阶段。随着温度降低、温差增大,香菇品质会随之提升。需注意的是,10月初完成最后一次菌袋泡袋后,需强化低温管理,在此条件下可产出一批高品质鲜菇;鲜菇采收后应及时清棚,并进行消毒杀菌处理,10月底即可准备将低温型香菇菌株的菌袋移入棚内。 (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