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流失使土壤肥力衰退
严重影响农业生产
暴雨中陡坡耕地的水土流失特别严重。据科学观测,15°—25°的坡耕地每年每公顷流失水量400—600立方米,流失土壤30—150吨;土壤中的氮、磷、钾、有机质等养分也会随之流失,造成土地日益瘠薄,田间持水能力降低,既不耐旱,又加剧了干旱的发展,最终导致农作物产量低下,群众生活贫困。例如,黄土高原地区,许多地方在治理前,人均粮食年产量通常只有250—300公斤,灾年甚至颗粒无收,需依靠国家从外地调运粮食救济。
水土流失严重影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水土流失会导致大量泥沙下泄,淤积山塘、水库,降低这些水利设施的蓄水功能,进而影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新中国成立以来,黄土高原各地在沟道中兴建的近3000座小型水库,大部分已淤满失效,被迫改作坝地使用。四川省龚嘴水电站库容3.6亿立方米,原设计功能为蓄水发电,1976年建成后,到1987年已完全淤满,只能改为径流发电。河北省庙宫水库库容1.83亿立方米,1960年建成,截至1988年已淤积9650万立方米,占总库容的53%。辽宁省兴修的733座小型水库中,仅10年左右时间,就有106座因淤满而报废。广东省梅州市兴修的3.5万多座山塘和370座小型水库,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分别淤积了31.6%和61.5%,其中505座山塘的库容已完全淤满报废。据1990年初步统计,全国各地因水土流失导致水库和山塘库容的累计损失已超过200亿立方米,按每立方米最低造价0.5元计算,直接经济损失在100亿元以上。至于因库容减少而导致灌溉面积缩减、发电量下降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至少应为损失库容造价的2—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