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玉米大豆“飞防”指南护航秋粮生产
文章字数:1174

  当前,玉米、大豆秋季粮油作物进入中后期生长关键期,病虫害防控直接关乎产量与品质。植保无人飞机施药作为高效防控手段,其规范操作对提升效果至关重要。
  本期编辑玉米、大豆秋季粮油作物中后期植保无人飞机施药作业技术,针对性解决施药中的技术难题,为农民提供科学指引。
  飞行参数设置
  作业时环境风速应小于三级风(风速范围为3.4—5.4米/秒)。针对现有主流植保无人飞机机型,建议飞行速度3—7米/秒;施药液量2—3升/亩;飞行高度(离作物冠层的高度)根据载荷重量适当调整,载荷重量<40升的飞行高度2—3.5米、载荷量≥40升的飞行高度3—4.5米;对于可设置雾滴粒径的机型,雾滴粒径建议<300微米;作业时适当叠加喷幅、增加作业航线,确保喷幅边缘有足够的药液沉积量。
  防控药剂选择
  应根据作物病虫害发生和中后期生长情况,科学选用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等混配,实施“一喷多促”作业,药液配制时应确保所有组分混合均匀、混配稳定、协同增效且对作物无药害。
  玉米:防治玉米螟、粘虫、蚜虫、双斑长跗萤叶甲等害虫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杀虫剂;防治叶斑病、大小斑病等病害可选用吡唑醚菌酯、吡唑醚菌酯·戊唑醇、醚菌酯·氟环唑等杀菌剂。同时,合理混配三十烷醇、噻苯隆、芸苔素内酯、胺鲜酯、乙烯利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增强玉米抗倒伏抗逆能力,促进玉米植株叶壮、秆粗、穗大、粒多。
  大豆:防治大豆食心虫、豆荚螟等蛀食性害虫可选用氯虫·高氯氟、噻虫·高氯氟、溴氰菊酯等杀虫剂;防治叶荚部病害可选用吡唑醚菌酯、嘧菌酯、苯甲·丙环唑等杀菌剂。同时,合理混配喷施三十烷醇、芸苔素内酯、吲哚丁酸、二氢卟吩铁等植物生长调节剂、诱抗剂等强健植株,预防根腐病引起的早衰,促进大豆结荚和鼓粒。
  喷雾助剂添加
  药剂配制时,应预先进行桶混兼容性试验,并在药液中添加适量的改性植物油、矿物油等喷雾助剂并混合均匀,用于改善农药药液性能,提高雾滴沉降、抗飘移、耐雨水冲刷、抗蒸发等性能。
  注意事项
  施药作业前,要调查作业周边环境、确定作业区域及边界。根据作业区域,综合评估潜在风险,防止喷雾雾滴飘移造成非靶标生物毒害和周边作物药害。
  施药作业时,环境温度不超过30℃,宜选择在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进行施药,盛夏时节可选择在晚上施药。
  施药时可在植株冠层叶片提前布放雾滴测试卡,进行雾滴密度检测,建议雾滴密度≥30个/平方厘米。不同机型施药参数不同,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飞行作业参数,确保喷雾均匀、无重喷漏喷、飘移损失小且作物植株无折损。
  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起降作业时,应远离障碍物和人员;作业人员应处于喷雾的上风位,严禁在施药区内穿行,作业时禁止吸烟及饮食。
  施药作业后,要及时跟踪调查病虫害防治效果,进一步评估飞防作业质量。
  (本组稿件由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张朝辉参考山东省农业农村厅网站、《农村大众》综合整理)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