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软枣猕猴桃变奇异莓逆袭中国土特产如何借鉴复制
文章字数:2284



  在中国的深山老林里,软枣猕猴桃默默生长了千百年,一直是无人问津的野果。可谁能想到,它漂洋过海到了国外,摇身一变成了奇异莓身价暴涨,备受追捧。如今,它又以“洋水果”的身份杀回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这一逆袭,给中国农产品尤其是土特产,敲响了提升品牌运营能力的警钟。
  软枣猕猴桃从深山“隐士”到水果新贵
  软枣猕猴桃小巧圆润,像一枚青枣,表皮光滑,没有普通猕猴桃那层“毛绒外套”,洗净后能直接入口,咬下去,酸甜的汁水瞬间在嘴里爆开,满满都是猕猴桃的浓郁果香。
  千万别被它的外表迷惑,这小小的果实,可是藏着巨大的能量。其维生素C含量堪称“水果界的天花板”,是苹果和梨的80-100倍,妥妥的“维C之王”。不仅如此,软枣猕猴桃还富含精氨酸、谷胱甘肽、糖醇、膳食纤维等多种营养成分。
  早在古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记载过它,“其形如梨,其色如桃,猕猴喜食故有诸名”。从东北的黑龙江,到西南的云南、广西,广袤的中华大地上,都有它的踪迹。然而,在过去很长时间里,它只是山林间的“隐士”,为野生动物提供食物,始终未能走出大山,进入大众视野。
  变身奇异莓海外爆火
  一次偶然的机会,软枣猕猴桃被带到了国外。在新西兰等国家,精明的商家一眼就相中了它的潜力。他们精心包装,巧妙营销,给软枣猕猴桃取了个洋气又好记的名字——奇异莓(Kiwiberry),成功与新西兰国宝奇异果(猕猴桃)攀上关系。这一举措堪称神来之笔,借助奇异果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良好口碑,奇异莓迅速抓住了消费者的目光。
  在产品品质提升上,国外种植者和商家更是下足功夫。他们运用先进的种植技术,改良优化品种,让果实大小更均匀,口感更细腻,味道更甜美,外观更诱人。同时,严格把控采摘时间和储存条件,确保消费者买到的每一颗奇异莓都新鲜可口。
  营销推广方面,更是火力全开。通过参加国际食品展会、举办新品发布会、利用社交媒体大肆宣传,奇异莓的独特魅力迅速传遍全球。一时间,它成为水果界的“超级网红”,价格一路飙升,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高档超市和水果店,常常以高价示人。
  华丽转身的品牌逆袭
  当奇异莓在国外混得风生水起时,国内的商家和种植户们如梦初醒。原来,这备受追捧的“洋水果”,竟是自家门口的“老相识”。于是,软枣猕猴桃开启了“回国之旅”,以奇异莓的身份重新踏入中国市场。
  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和种植户率先行动,大规模种植奇异莓,并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打造本土品牌。从种植源头抓起,建立标准化种植基地,引进优良品种,采用绿色、有机种植方式,保障果实品质。销售渠道上,积极拓展线上线下平台,与各大电商平台合作开设官方旗舰店,同时进驻各大城市的高端商超、精品水果店,让消费者轻松就能买到新鲜的奇异莓。
  品牌营销更是创意满满。举办采摘节、美食节等活动,让消费者亲身体验奇异莓的魅力;借助短视频平台、直播带货等新兴营销手段,讲述品牌故事,展示种植、采摘、加工全过程,吸引大量消费者关注购买。奇异莓在国内市场迅速走红,价格居高不下。
  奇异莓给我国土特产带来哪些启示
  忽视品牌价值挖掘。中国土特产资源丰富,每一种都有独特的风味、历史文化和营养价值。但长期以来,很多土特产仅仅被当作普通农产品售卖,没有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品牌价值。
  品质管控参差不齐。部分土特产在种植、养殖过程中,缺乏标准化生产流程,农药、化肥使用不规范,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采摘、加工、储存、运输环节也缺乏有效管理,容易造成产品损耗、品质下降。奇异莓在国外走红得益于严格的品质把控,中国土特产要想在市场立足,必须把品质放在首位,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管控体系。
  营销手段滞后。不少土特产仍依赖传统的线下销售渠道,对互联网、新媒体等新兴营销渠道利用不足。宣传方式单一,缺乏创意,难以吸引年轻消费者群体。在信息爆炸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土特产需要紧跟时代步伐,创新营销方式。做品牌要善于借势,也要善于造势,品牌势能做好,就能把产业做好。土特产在营销过程中,要善于把握机遇,紧抓年轻化消费新趋势。
  中国土特产如何打造强势品牌
  深挖特色,讲好品牌故事。中国地大物博,各地土特产都有独特的故事。要深入挖掘土特产的种植历史、传承技艺、与当地风土人情的渊源等,将这些元素融入品牌,打造独一无二的品牌故事。
  严控品质,筑牢品牌根基。从种植、养殖环节开始,严格遵循标准化生产流程,采用科学种植、养殖技术,合理使用农资产品。在后续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运用先进设备和技术,保证产品新鲜度和品质不受影响。建立产品溯源体系,让消费者清楚了解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吃得放心。
  创新营销,拓宽品牌传播。充分利用传统营销渠道,如参加农产品展销会、举办产品推介会等,展示土特产特色和优势,与经销商、采购商建立合作。同时,借助互联网力量,利用电商平台、短视频平台、直播带货等新兴渠道,制作精美的图片、视频,开展有趣的互动活动,吸引消费者关注参与。比如四川的丑橘,通过网络直播带货,让消费者直观了解丑橘的生长环境和口感,销量大幅提升。
  延伸产业链,提升品牌价值。单一的土特产销售模式难以实现品牌价值最大化。可以借鉴奇异莓的经验,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将土特产转化为多样化产品形式,比如果干、果脯、果酒、果汁等,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同时,结合农业观光、休闲旅游等产业,打造综合性农业产业园区,让消费者在体验农事活动、欣赏田园风光的同时,深入了解土特产品牌,进一步提升品牌附加值和影响力。比如陕西洛川在发展苹果种植的基础上,延伸出苹果汁、苹果醋等加工产品,还推出苹果采摘游等项目,提升了洛川苹果的品牌价值。
  (本版内容由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董文兰 参考《半岛都市报》、农视网等整理)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