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从“靠天吃饭”到“科学抗旱” 杨凌农科专家支招保春耕
文章字数:1962

  今春以来,多地持续干旱,降水量锐减五至八成,土壤墒情告急,春耕春播受阻。农时紧迫,抗旱保产关乎全年粮食安全。本期特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权威专家,聚焦旱情下的农业生产痛点,从科学灌溉、耐旱品种选用、土壤保墒管理、病虫害防控等多维度深入剖析,为农户送上实用抗旱“锦囊”。以专业智慧赋能一线生产,助力各地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推动“播在适播期、种在丰产期”目标落地,以科技力量筑牢全年粮食稳产增收的坚实根基。
    本期专家    薛吉全,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农业农村部玉米专家指导组成员,国家现代农业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陕西关中试验站站长,陕西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

    扫码看视频

  春播玉米如何应对干旱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张妮 仵佳伟
  眼下正值春玉米播种关键期,如何科学有效种植春玉米?陕西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薛吉全提出了应对春玉米抗旱播种几点技术措施。
  薛吉全告诉记者,影响玉米出苗的原因主要是:立地条件(温度、湿度)、品种、种子质量、机械和农机手5个因素。特别是在这个关键期,一定要坚持适温适墒适时抗逆保全苗。
  如何适温适墒适时抗逆保全苗?
  根据土壤温度(地温稳定通过12℃以上)、降雨情况和整地情况,在适墒(土壤水分达到15%以上,即用手抓成团、放下可松开)适温前提下,坚持适墒播种。旱地春玉米蓄水保墒、等雨适墒播种,灌溉春玉米滴水齐苗造墒播种。
  旱地春玉米播期服从地温和底墒,如果适宜播种墒情较差,可适当推迟播种期,做到等雨播种。播期从4月中旬一直延长至5月中旬均可播种。
  灌溉春玉米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利用装置导航的拖拉机和玉米精播机一次完成施底肥、播种、铺管、铺膜、压膜、覆土等作业。采取宽窄行种植40厘米+70厘米种植,滴灌带铺设在窄行中间。
  播种前调试滴灌管网,做到边播种边安装节水设备。播后及时滴水出苗。干燥田块每亩滴水20—30立方米,湿润田块每亩滴水10—15立方米,确保出苗率90%以上。
  如何有效提高玉米出苗率
  1、尽早整地、尽早覆膜。
  2、选用高产、抗逆(抗旱、抗倒、抗主要病害)和适应好的玉米品种(郑单958、DF636、陕单650、陕单660、陕单609、延科288、万瑞6号、金科玉3306和陕单653)
  3、提高播种质量,力争一播全苗。(1)对去年秋冬季和春季已整地的地块,要及时进行镇压保墒播种,尽可能少动土,减少水分蒸发。(2)对去年秋冬季未整地的地块且当前土壤墒情较差地块,旱地春玉米可实行原垄免耕播种,采取“5335”条带深松施肥播种一体机进行适墒播种。(3)在灌溉春玉米区,灌溉春玉米应用膜下或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播后及时滴水出苗。一般干燥田块每亩滴水20—30立方米,土壤湿润田块每亩滴水10—15立方米,确保出苗率90%以上。(4)在旱地春玉米区,综合应用“盖”(地膜覆盖、蓄水保墒)、“改”(深松改土)、“调”(调整播期、适墒适时)和“种”(选好种、种好)等旱作技术,提高出苗率。有条件地方可推广带水点播抗旱保全苗技术。
  4、合理密植。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块及陕北长城沿线风沙区,每亩种植5000株以上。水肥条件一般地块,每亩4000—4500株。为了保证群体密度和整齐度,机械播种量增加20%,即机械播种量为设计密度的120%。
  春玉米播种是全年丰产的基础,科学应对干旱、低温等不利因素,选择抗逆良种、精准调控水肥、提高播种质量,才能确保苗全苗壮。薛吉全提醒,各地应结合墒情、地温和品种特性,灵活调整播期和种植方式,同时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避免因大雨导致土壤板结影响出苗。
    本期专家    王东,农业农村部节水农业专家指导组成员、陕西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小麦绿色优质高效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

    扫码看视频

  小麦遇到干旱怎么办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翁瑞 刘智辉
  过去一个月温度高、降水少,导致土壤墒情持续下降,部分麦田缺墒干旱。那么,当小麦遭遇干旱应该如何补救?陕西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教授王东提出了几点技术干预措施。
  王东建议,广大农户对受旱麦田应尽快小水灌溉,每亩浇水15—20立方米,先救急,加快抗旱灌溉进度,尽可能扩大灌溉面积。15天后若无有效降雨,可再次小水灌溉,通过少量多次实现抗旱节水。同时建议采用滴灌带、微喷带、喷灌机等设施灌溉,不仅好控制灌水量,而且省工省时省力。此外,灌溉时每亩随水追施10—15斤尿素,可促成穗、增粒数、提粒重。
  王东提醒广大农户,由于小麦即将进入开花期,灌水后冠层湿度增大,容易诱发赤霉病,凡灌溉麦田一定注意预防赤霉病,小麦齐穗至扬花初期喷第一次药,5—7天后再喷第二次药。天气干旱容易导致蚜虫加重发生,需注意及时防治。
  针对旱地小麦如何应对干旱挑战,王东还建议,对于有条件一年种两季的旱地,建议采用冬小麦——夏大豆复种连作的模式,如能配套集雨补灌水肥一体化系统,可有效抵抗干旱影响,提高旱地周年单产。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