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麦田迎来收获的季节。完成调试后,两台收割机驶入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同里镇北联村的示范田,在无人驾驶状态下开镰作业。
近几年,吴江区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在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基础上,着力开展“无人农场、大田托管”示范创建,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高效“无人化”产粮模式,推动粮食生产从“有机可用”向智能绿色化和无人化方向发展。
沿着笔直的路线收割到麦田的边缘时,无人驾驶收割机抬起割台,开始转弯,再向后倒行调整方向,完成直角转弯后放下割台,再次轰鸣着前行,将一排排小麦“卷入肚子”。整个过程干净利落。
就这样以提前设置路线“削苹果”的方式,一台无人驾驶收割机每小时可完成约15亩小麦的收割。
“与传统机手驾驶收割机收获的方式相比,无人收割机具有省工、减损、提效、降耗四大优势。”吴江区农业农村局农机科副科长陈跃峰说。
为了实现产粮的“无人化”,产业园首先对园区田块基础设施进行了宜机化和信息化升级改造,使“小田变大田,多块变大块”,并通过无人卫星平地机进行了田格改造,在“无人化农场”田块周边部署配置了低功耗物联网传感器终端,建立5G基站,实现5G信号全覆盖。
在水稻种植生长过程中,产业园“无人化农场”运用北斗定位技术、农业物联网技术、精密控制技术和5G技术等,获取土壤肥力信息、作物长势信息、气象数据信息和病虫害信息等水稻生长环节实时数据,集成智能决策大数据管理平台,实现无人耕整地、无人机插+侧深施肥、无人植保、无人机收和可视化大田管理。这样,种田所需的人会更少,而产出的粮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