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在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2年05月25日
智能调控 实现水稻育秧温湿“自由”
文章字数:548
  日前,在广西水稻重要产区玉林,伴随旋翼的嗡鸣声,无人机在空中不断穿梭,机身药箱内洒下的雾化农药瞬间弥漫开来,一分钟便完成一亩地的喷洒工作。作物长势喜人的背后,离不开广西气象科学研究所研发的水稻低温冷害精细化监测预测预警系统的加持。自治区气象局农业气象首席专家何燕介绍,该系统率先实现了省、市、县三级水稻冷害热害精细化(100米×100米分辨率)的灾前预测预警(提前10天逐日滚动预报)、灾中监测、灾后评估,可指导农民及时查苗、补种和补苗,促其加快生产进度,确保早稻等夏粮春播春种工作顺利进行。
  在天津市优质农产品开发示范基地的水稻育秧棚室里,日光温室小气候监测站与实景监测设备已投入使用,监测数据实时传回市气候中心。市气候中心基于小气候与环境实景监测设备,针对水稻工厂化育秧开发了一套基于物联网支撑的技术模式,对秧苗的长势开展动态预报预测,实现了远程管理育秧环境,自动调控温度和湿度。这种“实时监测+动态管控”的模式,让秧苗干尖现象普遍减少,长得更壮更齐。
  “一来促进了苗情转化升级,二来省了一大笔钱。有专家‘支招儿’,就是不一样!”宝坻区朝霞街道东会村的农户刘河东望向齐刷刷的秧苗,喜上眉梢。今年,该基地水稻育秧总量达到45万盘,可满足2万亩稻田插秧的需求,为天津小站稻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据《中国气象报》)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