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金海
古往今来,考试录取过程中总有些幸运者。如晚清国学大师俞樾,30岁那年进京殿试,礼部以“淡烟疏雨落花天”命题,俞樾以“花落春仍在,天时尚艳阳”开篇,就是这个不俗的开篇,博得阅卷大臣曾国藩的赏识,遂擢为第一。
道光年间的殿试录取,道光皇帝从录取榜单的第一个看起,直看到二甲第九名时,才龙颜略展:此人考第九,那代表大清朝天长地久;此人名戴长芬,表明大清朝代代长芬,真是大吉大利。于是,这个考二甲第九名的就幸运地成了状元。
咸丰九年孙家鼐参加科考,答卷时写错了一个字,当时十大阅卷官竟未发觉。殿试时凭借一副叙写大清王朝兴盛的对联,就被咸丰帝点为头名状元。事后再看状元卷,才发现那个别字。孙家鼐是科考史上的幸运者,但也留下了一个“别字状元”的雅号!
光绪二十年,为祝贺慈禧太后60岁大寿,朝廷特增设了一期恩科状元。这年张謇以第60名的贡士身份参加考试,当时的主考官翁同龢,对张謇很赏识。就向慈禧建议:“今年就以第60名贡士为状元,以示太后的60寿诞之庆。”这样,张謇成了那场科考的最幸运者,成了恩科状元。
光绪三十年,历史上最后一届殿试。当时,阅卷大臣拟定的状元是朱汝珍,可慈禧看到这三个字,心中不爽,就把第二名刘春霖点为状元,他也成了我国历史上的末代状元。
不过,话说回来,真正的幸运者永远是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像这些因机缘巧合而被录取的人,历史上毕竟是少之又少,虽然他们也很有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