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杰
“一张红纸二斤盐,买张毛主席像过个年。”这是我记忆里的歌诀,也是那个时代过年的写真。年画是年的主要内涵,其重要性超过了美味的吃喝,在我们这代人的成长过程中确实如此。六、七十年代的农村,筹备年事极为简单,除了买盐再就是买一两张写对联的红纸,当然了,一张毛主席的标准像是必不可少的。吃的倒显得无足轻重了,把仅有的一点麦子磨成粉,焯点萝卜菜就可以了,家道略微殷实点的,杀一头或大或小的年猪,算是把年办到了极致。绝大多数人家的年是清淡的,若不是门上的对联、正墙上崭新的毛主席的像和孩童的鞭炮声,过年的日子就和平日里没啥两样。
进入八十年代之后,年画的形式和内容一下子就丰富多彩了。每年的腊月里赶集,买年画成了主要内容。逐步增加了福禄寿三星或者天官赐福、状元进宝之类的年画。墙面上的年画多以古装戏的剧照为主,如《状元媒》《二进宫》《八件衣》《五女拜寿》《大登殿》之类的。
如今,那些传统的年画逐渐被电子产品替代。因为电子年画有声有色,动感强,效果立体,在视觉上更胜一筹。就连农家大门上的门神,都是标准印刷的了,拓版的门画已经近乎绝迹。
年画已经渐行渐远,即将在人们的视野里消失,或许要不了多久,年画只能是几代人记忆中的绚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