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每年农药使用量高达百万吨,但是农药平均利用率仅为30%左右。没有被利用的农药通过漂移、挥发、淋溶、径流等途径,在环境中重新分布,致使污染范围极大扩散,不仅造成农残超标,引发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甚至通过食物链经生物富集作用转移到人体,危害人类自身健康。因此,如何提高农药利用率、降低农药用量已经成为我国乃至世界农业和环境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缓慢释放仍有残留
缓释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开发的热点。目前,已经有多种缓释剂型成功投入到了市场,如微胶囊悬浮剂等;也有很多新型缓释剂正处于积极的研究开发过程中,如纳米缓释农药等。
缓释农药是指农药原药与载体之间通过物理、化学作用结合后,加入分散剂、润湿剂等助剂加工成粒状的农药剂型。缓释农药可以减少农药在环境中的扩散、消解和流失,同时延长农药持效期,减少施药次数,故能减少用药量和保护环境。
施药到作物后,农药分子通过孔道缓慢释放,形成一道保护屏障。此外,这个载体有效提高了农药在叶面的附着力,这样就可以显著减少农药的流失,从而提高了农药的利用率,延长了持效期。
“磁铁”吸回残留农药
在可利用的农药都释放完以后,载体和残留农药还在水体和土壤里,怎么办呢?科研人员想到了一个好东西——磁铁。农药是用四氧化三铁、硅藻土、壳聚糖等制备出的一种复合纳米材料作为载体的,也就是说,载体中含有四氧化三铁,具有磁性。所以,就可以用不同强度的磁铁把这些残留物从水体和土壤中吸出来回收了。也就是说,通过外加磁场可以实现对载体的回收,其中农药残留也一并去除,尽可能的降低了农药对环境的危害。
该方法“多管齐下”,大幅降低了农药残留,不仅减轻了农药残留对土壤、水体的面源污染,而且可将载体回收循环利用,有助于降低该技术的成本,促进绿色农业的发展。(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