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晓光 通讯员 盘小美
一个个千亩植树造林点为荒山披上了绿装,星罗棋布的苗圃点缀乡间,一大批特色林果基地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这是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推进生态建设、打造“绿色西峰”的精彩演绎。
建管并举,山川披绿竞葱郁
在西峰区董志镇庄子洼村,沿着山路向沟底前行,层层叠叠的梯田里,松柏苍翠,微风拂过,荡起一层层“绿浪”,煞是好看。
眼前这片绿海,是庄子洼村连续数年造林绿化的结果。“我们村的发展定位是塬面种植苹果,半山培育苗林,沟底开发生态旅游。目前,休闲观光项目已经立项,正在进行道路建设等工作。”村支书金万锋介绍。
植绿造林工程是生态建设的“重头戏”。2014年,全市“再造一个子午岭”号角吹响,西峰区连片规模造林绿化随之全面启幕,计划从当年开始每年利用宜林荒山完成苗林结合产业培育5万亩,到2020年完成35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23.5个百分点,实现种苗销售收入34.5亿元,农民年人均增收1.34万元。
龙头带动,打造“绿色银行”
秋日,走进庆阳市青源和泰园林有限公司育苗基地,翠绿的油松、挺拔的速生杨、造型独特的刺柏等苗木生机勃勃。
该公司从2012年开始在董志镇冯堡村折园组流转土地,按照“公司+基地”的发展模式逐年扩大规模,目前基地育有12种苗木、面积550亩,带动周边群众栽植苗木350多亩。“我们培育的油松、刺柏今年冬季就能销售,其他苗木正处在管理养护阶段,等全面进入销售阶段,预计每年出售苗木的收益在50万元左右。”该公司负责人路宏国告诉记者。
发展苗林产业,让农民变“林农”,是西峰区林业供给侧改革的思路之一。近年来,西峰区每年列支400万元,专门用于苗林产业结合培育,对育苗户在市财政补助10元/亩的基础上,区上每亩再补助30元,并无偿提供苗木,充分调动了广大群众育苗的积极性,全区涌现出了一大批苗木龙头企业、种植大户。
目前,全区组建林业专业合作社(协会)56个,建设家庭农林场13个,辐射带动苗林培育大户37户,建成5000亩以上苗林结合培育点12处,越来越多的群众投入到苗林产业中,苗林产业成为农民的“绿色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