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实习记者 丁义锋
贫困户有了新生活
四十多岁的赵争立,患强制性的脊柱炎已有二十多年,后经鉴定为三级残疾,无劳动能力;他的女儿赵蓓蓓,小时候生病留下了严重后遗症,尽管已经20岁了,但是言语和行动都比别人慢半拍;还有一个在陕西杨凌高新中学上初中的儿子,家里全靠赵争立体弱多病的妻子高绒侠在外打零工维持家用。这个四口之家,日子过得非常艰难。这是陕西省杨凌示范区杨陵区揉谷镇陵湾村四组村民赵争立家昔日的生活写照。
可现在不一样了。在精准扶贫工作组鼎力相助下,赵争立的生活发生了变化。“母女二人都有了工作,儿子上学也有了各种减免和补贴。手头上要比以前宽裕,生活有了保障,现在心情也好啦!”见到记者,赵争立打开了话匣子。
“就业扶贫”铸就“金饭碗”
2016年,赵争立被纳入精准扶贫户。杨陵区教育局督导室的陈志峰老师,是帮扶赵争立家的包抓联络人。“要想从根本上改善赵争立家的困难,必须突破原来的套路和习惯,考虑到这家人的身体状况,我们要想方设法为这家人提供‘金饭碗’。”据陈志峰介绍,他们扶贫工作组商定,要先从就业上对高绒侠和赵蓓蓓进行帮扶。
经过多方协调,2016年3月,赵蓓蓓被安排在幼儿园从事保育员工作。赵蓓蓓高兴地告诉记者:“我在这儿得到了很好地锻炼,没上班前,我连家门都很少出,因为父母担心我会走丢。现在,我已经可以独立骑车上下班了,一个月还能领1500元的工资。”
该幼儿园的崔园长表示,“考虑到赵蓓蓓家的情况,我们决定先试用两周。没想到这个孩子变化非常大,她朴实、善良、细心的工作作风,得到了大家的一致称赞,这就‘试用’到现在了,我们还舍不得她了。”
2016年10月,高绒侠被安排在揉谷中心小学做保洁员,每月可挣1300元,学校还免费提供一日三餐。“我们考虑到高绒侠家的实际困难,打算给她再长点工资,补贴家用。”该校葛校长如是说。高绒侠认为,自己现在的工作也不是很累,而且工资有保障,家里也比以前宽裕多了。
“短期帮扶”转向“长期受益”
为了让赵争立便于行动,精准扶贫工作组联系上了杨陵区残联,残联专门为其送了一把轮椅。“现在,我可以靠着轮椅自由活动,为家人减少了很多负担。现在经济上宽裕多了,母女俩一个月还能挣将近三千块钱。”说起家里发生的巨大变化,赵争立乐在脸上,更记在心里:“这离不开各级部门的帮扶,更离不开精准扶贫的好政策,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家这一年多的帮扶!”
如今在杨凌,像赵争立一样,通过精准扶贫发生巨大变化的贫困户家庭越来越多。扶贫工作组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的帮扶,将以精准发力突破重点难点,以精准施策促进脱贫致富。并由‘短期帮扶’向‘长期受益’转变,让村上的每一家贫困户和贫困人口脱贫有支撑、致富可持续,实现整体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