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土地流转速度加快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越来越多,他们也越发担心遇到较大的自然灾害。事实上,从事兼有基础产业和弱质产业两种身份的农业,种植者需要很大的勇气。
安徽省固镇县连城玉鹏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殷玉鹏对此深有感触。玉鹏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8月,从2016年开始,殷玉鹏又带领社员建立了固镇玉鹏生态农业园,其中有200亩的“百果园”。今年3月初,安徽省迎来最大风力普遍在7~8级的狂风,这给“百果园”带来了麻烦。“大棚都被掀起来了,损失挺严重。”殷玉鹏说。
幸好殷玉鹏为其购买了保险。殷玉鹏介绍,当时200亩“百果园”购买了1.7万元的保险,狂风过后,经过当地相关部门取证、核实,赔付了1.6万多元。讲到这里,殷玉鹏露出了笑容。“后续有灾的话还会有补偿。”殷玉鹏表示,农业生产遇到风险是不可避免的。
事实如此,因为农业的特殊性,需要一种制度安排来减少农业风险对生产活动造成的影响,农业保险则是符合要求的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尤其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焰表示,保险对于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独特作用。
算算农业保险这本账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在13个粮食主产省选择部分县市,对适度规模经营农户实施大灾保险,调整部分财政救灾资金予以支持,提高保险理赔标准,完善农业再保险体系,以持续稳健的农业保险助力现代农业发展。
农业保险能帮“三农”做什么?据统计,我国农业保险目前共有190多个险种,近800个保险产品。数据显示,2007年到2016年,农险保费收入从51.8亿元增至417.1亿元;提供风险保障从1126亿元增至2.2万亿元,年均增速38.8%;参保农户从4981万户次,增长到2亿户次;承保农作物从2.3亿亩增加到17.2亿亩,已覆盖所有省份,三级财政补贴的玉米、水稻、小麦三大口粮作物承保覆盖率已经超过70%。吴焰说,我国农业保险实现了对受灾农民点对点风险补偿,解决了在分散型农业生产方式下开展保险经营的世界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