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荣
春雨过后,漫山遍野到处都是蕺菜的身影。我说蕺菜你可能不知道,但是说鱼腥草、折耳根或猪鼻拱,大家就不陌生了。这种菜有鱼腥味,就像猪鼻拱了一样,在田埂上东一蓬西一蓬地长着,繁茂而生机盎然。
蕺菜的茎、根都可以食用,是巴渝人民喜欢的一道菜。摘回来的蕺菜清洗干净,切断,放上豆油、盐、味精、熟油辣椒,搅拌均匀之后即可食用。其根茎脆而香,其叶绵而酥,有浓浓的鱼腥味,口感别具一格,能使人胃口大开,增进食欲,改善消化功能。春雨一来,农村随处可见这种叶表绿色、叶背暗红的植物,地里劳作归来的母亲,往往顺手带一把蕺菜回来,中午饭桌上便多了一盘清香四溢的凉拌菜。
据说最先食用蕺菜的人是越王勾践。相传勾践兵败,卧薪尝胆之时,曾带领众人择蕺菜而食。蕺菜,拯救了风雨飘摇的越国,也算得上是大功一件了。
有资料表明,国外专家从蕺菜中分离出一种防癌、抗癌物质,除对胃癌有效外,还对中晚期肺癌、绒毛膜上皮癌、直肠癌也有一定的调整作用。在日本,蕺菜也受到青睐,称之为“食药”,是时髦的保健佳蔬。
魏晋时,蕺菜正式以“鱼腥草”之名收入医药典籍。一千多年来,它一直扮演药、食两用的角色,为民众养生保健,防病治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现代医学发达的今天,蕺菜现已制成片、针、雾化等剂型,广泛用于人体呼吸、消化、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疾病的治疗。这种田埂路边、田边地角、乱石堆里长着的野菜,在营养保健、防病祛疾上还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蕺菜既能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又可以治肺炎、肺脓疡、热痢疟疾、水肿等病,甚至对妇科病也有一定的功效。蕺菜可炒食、煎汤、煮粥、炖肉。近年来有一种时尚的吃法,是将其根放入火锅,慢火煮后食之,虽然香气有所减少,却变得松软而绵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