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施肥是作物高产优质的重要技术,但碳营养补充长期成为短板,业内鲜有关注。随着化肥施用量不断增大,“碳短板”引起作物低产、劣质、抗逆性降低等一系列问题,作物长期处于“碳饥饿”中。当前国内有机碳肥领域是个未受重视的研究盲区,同时也是生机勃勃的学术前沿和技术制高点,因此,肥料企业应抓住有机碳肥发展的重大机遇。
“碳短板”制约养分平衡
随着化肥施用量不断增大,“碳短板”更为突出,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一是土壤肥力下降。当下,化肥的用量越来越大,与土壤有效碳含量越来越低有关,亦即与土壤中“碳短板”越来越短有关。
二是作物低产、劣质多与“碳短板”有关。尤其是农产品质量下降,例如果蔬的口感差、维生素C含量低、硝酸盐含量高、不耐贮藏等,均与有机碳缺乏而导致的养分不平衡有关。
三是抗逆性低。作物对于寒、热、旱、涝等逆境均有一套内在的对应机制,但是,若缺乏必需的信号物质及其传导、接收,则作物无法发挥其抗逆功能,而“碳短板”使得抗逆信号物质的产生、传导等受到抑制。
有机碳肥补“碳短板”
长期以来,作物依靠自然状态获得碳营养,远远未能满足其需求而处于“碳饥饿”中。通过有机碳肥补碳,可以有效地消除“碳饥饿”而实现碳平衡。
有机碳肥是指能够提供水溶性高、易被植物吸收的液体或固体有机碳营养的肥料,例如糖、酸、醇类及氨基酸等。有机碳肥可为液态、固态,使用较气态碳肥方便,可广泛用于大田及大棚。
众所周知,有机碳肥已经是有机态,无需消耗光能进行有机物转化,这部分节省的光合能可用于其他生化反应,制造其他必需物质,从而促进作物更好、更快地生长。有效地消除“碳短板”,可使作物的产量、品质跃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有机碳肥前景广阔
在生产实践中,有机碳肥显示出很好的增产效果,辽宁一家企业利用有机碳营养理论建成有机碳控释尿素生产线,产品在内蒙古通辽玉米上试验。数据显示,对比等价值施用有机碳控释尿素和传统尿素,玉米增产8%~15%,亩增产值100元以上;而且玉米籽粒成熟早,不秃尖。
有机肥生产的主流技术是发酵,最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发成功的非生物发酵技术可保留大量的有机碳,避免了有机碳以二氧化碳形式排放而损失。该技术使大分子有机物迅速转化为可溶性有机碳,开拓了一条快速生产高效水溶性有机碳的新途径。因此,开发非气态有机碳肥消除“碳短板”,在改善碳营养、活化矿物养分及调控土壤微生态方面均有明显效果。
有机碳肥的研究及应用,将改变千百年来农作物“靠天补碳”的状态,开创“有机碳肥补天缺”的高产新途径。它不仅是肥料技术创新的一个制高点,植物营养研究中富有生机的学术点,而且是肥料企业效益新的增长点。
(廖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