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粪大水勤,不用问人”。在传统生产条件下,种植设施作物的农民,为了获取最大产量,肥水投入往往过量,与此同时,也造成了水分、养分的严重浪费。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养分资源高效开发与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陈清介绍,目前使用的氮肥中,至少有40%~60%流失掉。也就意味着,农民用一袋肥料,至少有半袋被浪费掉。
陈清表示,水肥一体化技术能够减少肥料用量,做到精准施肥,除了省工省力等优点之外,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养分的有效性和利用率,减少肥料污染,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由于设施蔬菜多是反季节栽培,时常会遇到低温弱光条件,根系发育比较弱,吸收养分的能力也会变差。如果再大水漫灌,氮肥流失,大量不能被吸收的磷元素和钾肥就会留在土壤中。土壤中磷、钾过量积累,会导致次生盐渍化,进而产生土壤障碍问题。土壤障碍问题带来根系发育不良,作物长势变差,这种情况下,农民往往会盲目地增加肥水投入,导致土壤条件进一步变差。
此外,钾元素过量,还会影响镁元素的吸收,导致番茄黄叶等问题。很多农民往往认为是病害,盲目地增喷药。水肥一体化技术能实现少量多次用肥,保证生育期养分的有效均衡供应,既能让作物“吃饱”,又能避免养分浪费。
“对于维护土壤质量,提升土壤健康,保证农产品安全,减少农药的施用,水肥一体化作用非常大。”陈清说。(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