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农业农村部公布2025年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青岛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苹果育种团队培育的苹果新品种“福星”成功入选。据了解,“福星”是青岛农业大学以“新世界”与“粉红佳人”为亲本杂交选育的晚熟苹果新品种。
“福星”苹果新品种果实呈近圆形,单果重238.08克,果形指数0.93,外观美观、果形高桩;果面光洁且覆有蜡质,在不套袋栽培条件下果实可全面着鲜红色。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7.83%,果肉硬度达11.61千克/平方厘米,可滴定酸含量0.28%,口感酸甜适中,果肉硬脆,风味浓郁且香气明显,兼具鲜食与加工用途。在山东省青岛市栽培区,该品种果实于10月下旬成熟,全生育期180天;果实若晚采收,会出现糖心现象。“福星”为短枝型品种,叶片对叶枯病、早期落叶病及苦痘病表现出高抗性。其贮藏性能优良,果实置于冷藏条件下(温度±4℃)存储至次年5月中旬,果肉硬度仍可达8.13千克/平方厘米。该品种适应性强、丰产性好,以“M9T337”为砧木的3年生树,平均单株产量9.52千克,折合每亩产量1504.6千克。“福星”苹果于2019年通过山东省林木良种审定,2020年获得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证书及植物新品种权证书,2024年以10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莱州大自然园艺科技有限公司。
青岛农业大学苹果遗传改良与育种团队,是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团队及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团队。截至目前,该团队已选育“鲁加”系列、“福蕾”“福佳”等苹果新品种17个;其中“福星”“福九红”“福丽”苹果新品种及“俄砧”系列砧木成功实现成果转化,转让总额达1800多万元。这些品种与砧木已在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新疆等地推广应用,为我国苹果产业品种结构优化调整作出重要贡献。
(据《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