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水土保持科普知识
文章字数:834
  水土流失影响交通运输
  每年汛期,因水土流失导致公路、铁路沿线山坡塌方,进而引发交通中断的事故,在全国时有发生,不胜枚举。一次较大的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往往以数十万元计。
  受水土流失影响,泥沙淤积河道,再叠加其他因素,导致国内许多河流的通航里程缩短。例如:广东省内河航运里程,建国前为2.0万公里,20世纪50年代初期减少至1.59万公里,20世纪70年代后期进一步减少到1.11万公里;四川省建国前有通航河流91条,通航里程 1.6 万公里,截至1983年,通航河流减少至56条,通航里程缩减为0.8万公里;东北松花江流域,原有通航里程1500公里,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减少至580公里。
  水土流失加剧洪涝灾害
  我国多地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的洪涝灾害,均与上中游山区、丘陵区的水土流失密切相关。每年汛期(6—9月)遭遇暴雨时,山区、丘陵区严重的水土流失会导致泥沙从漫山遍野汇集至千沟万壑,再由千沟万壑汇入河道支流与干流,形成来势凶猛的洪水。这些洪水会淹没田地、村庄与城镇,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水土流失加剧洪水威胁,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洪水中挟带的泥沙会淤积在河流下游河床,导致河底逐年抬高,河道行洪能力随之减弱,洪水便容易向河流两岸漫溢,引发重大灾害。
  黄河流域是这种情况的典型代表。由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淤积在黄河下游河床,致使河床比两岸地面高出4—10米,形成“地上悬河”。汛期时,洪水在两岸大堤间奔腾咆哮,因河床居高临下,险情极易发生。建国前的2500年间,黄河大堤曾决口1500多次,每次决口都造成了人民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1933年8月,黄河大堤决口,受灾面积达6592平方公里,受灾人口273万人,伤亡1.27万人,直接经济损失2.07亿元(银元)。
  建国后,我国东北、西南地区森林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问题加剧。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与松花江流域分别发生特大洪水,情势危急。中共中央号令数十万解放军与当地群众奋力抢险,才使险情得以控制、转危为安。这一沉痛教训为全国人民敲响了警钟:为保障河流中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在上中游山区、丘陵区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