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帅 贺鑫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张慧慧
整洁的苏家小组村民院落。 近年来,陕西省神木市万镇镇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聚焦人居环境“痛点”“难点”精准发力,从基础设施完善到村民习惯养成,从单点整治到长效管理,全方位推动乡村环境提档升级,让群众在人居环境改善中收获实实在在的幸福感,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写下生动注脚。
硬件升级筑根基村容村貌展新姿
近年来,万镇镇万镇村推进村容村貌改造,如今道路整洁、院落规整、环保设施全,成为榆林市示范样板。村支书刘爱军介绍:“村里已修建污水处理厂1座、垃圾填埋场1座,安排专人扫路,还发放20辆垃圾手推车、50个垃圾桶,带动村民提升环保意识。”
村民刘贵财笑称:“道路有人扫,垃圾及时运,我们也自觉打扫房前屋后,村子更干净了。”该村如今已实现“道路有清扫、垃圾有清运、污水有去处”,居住体验大改善。
刘爱军还提到,该村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还利用村民大会、宣传栏等方式进行宣讲,促进村民参与维护,保障村庄常态整洁。
院落改造暖民心和美乡村有温度
人居环境整治不再局限于村庄公共区域,更延伸至村民“家门口”。在万镇镇郄家川村苏家小组,村民苏志明的院落改造历程,正是当地人居环境蝶变的生动注脚。“我这个院子原来挺破旧的,多亏‘和美乡村’政策支持,加上我自己也出了力,把院子彻底翻修了一遍,现在焕然一新。”苏志明兴奋地说,“翻修后,老人小孩住得都舒心。”
从破旧杂乱的院落到整洁舒适的居所,苏志明生活的转变,是万镇镇聚焦“民生小事”、做实人居环境整治的真实缩影。近年来,该镇紧扣“和美乡村”建设目标,一方面通过政策补贴引导村民主动参与庭院改造提升,另一方面统筹推进村庄绿化、亮化、美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既扮靓了乡村“面子”,又做实了民生“里子”,全力打造“一户一景、一村一韵”的宜居乡村新图景。
“人居环境提升是一项长期工程。我们将以此次提升为契机持续发力,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不断巩固整治成果,让苏家村成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样板村。”郄家川村苏家小组组长苏增亮表示。
长效治理谋长远宜居宜业启新程
人居环境改善需靠长效治理,万镇镇推进整治时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并重,以机制建设筑牢根基。一方面,建立“村两委主导、专人负责、村民参与”的长效管理体系,明确全链条责任分工,实现监管常态化、责任具体化;另一方面,将环境整治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开展“村组卫生环境大比拼”等活动,激发村民“主人翁”意识,形成共建共享格局。
今年以来,万镇镇以“全民动员、全域覆盖”为抓手掀起整治热潮,累计组织510余人次对重点区域进行集中清理,实现卫生死角“清零”;同时通过多元形式加强政策解读,凝聚全民共治合力。
下一步,万镇镇将持续巩固整治成果,推动治理向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升级,补齐基础设施等短板,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推进和美乡村建设,让乡村真正成为群众的幸福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