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无人机投放赤眼蜂绿色高效防治玉米螟
文章字数:594
    当前,正值玉米螟防控的关键时期,连日来,辽宁省沈阳市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无人机投放赤眼蜂工作,以生物方法防控玉米螟,助力玉米增产提质。
  “赤眼蜂是一种寄生性天敌昆虫,它的体长虽然不足1毫米,却有着大作用。”沈阳市乡村振兴发展中心黄欣阳研究员拿着一个乒乓球大小的“放蜂器”向记者介绍,“每个‘放蜂器’里有70粒柞蚕卵,每粒卵能孵化出80头以上赤眼蜂,可以说一个‘放蜂器’中能释放超过5000头赤眼蜂。羽化后的赤眼蜂会将自己的卵产在玉米螟的卵内,赤眼蜂幼虫孵化后,就以玉米螟卵液为食,从而抑制玉米螟卵的孵化,达到‘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治目的。”
  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属于生物防治技术,对环境友好,能有效保护生态平衡,维护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赤眼蜂是玉米螟的天敌,可自主在田间寻找玉米螟的虫卵,并将卵产入其卵内寄生,减少玉米螟虫卵的孵化基数,从而抑制害虫繁殖、降低田间虫源基数,实现有效防控。
  沈阳宝逸玉米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关乃铭对无人机投放赤眼蜂技术赞不绝口:“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玉米产量品质都有保障。以前人工粘贴蜂卡,雇人成本高,现在有了无人机投放赤眼蜂,方便多了,省时省力、投放均匀,今年我这几百亩玉米地都采用了这个技术,就盼着能有个好收成!”
  玉米螟绿色生物防控技术能提升玉米种植的经济效益,一方面,节省了购买化学农药的成本和施药的人工成本,另一方面,玉米产量和品质的提升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张仁军)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