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科学应对高温天气让禽畜“清凉”度夏
文章字数:2393
  近期,全国多地持续高温闷热,对畜禽养殖冲击不小。高温下,畜禽易出现热应激,抗病力降低、繁育能力下降,甚至诱发日射病、热射病等,严重影响养殖效益与动物健康。为此,本报特整理一系列防暑降温与科学养殖方法,涵盖圈舍环境调控、饲喂管理优化、疫病防控强化等内容,期望能助广大养殖户平稳度夏,守护畜禽健康成长。
  高温天气畜禽如何管理
  三伏将至,持续高温高湿天气易影响畜禽采食、生长等行为,并引起各类疾病发生。为降低高温高湿天气带来的不良影响,提出管理意见如下:
  一、饲养管理方面,做到“四个变化”。
  一是饲养密度要有变化。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需适当减少饲养密度。饲养密度过大,会造成拥挤、堆压、积温闷圈,影响畜禽正常生长发育。
  二是饲喂方式要有变化。夏季炎热,早晚凉爽,每天喂料要做到早餐早喂,晚餐晚喂,供给新鲜饲料,减少精料,多喂青料和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青绿多汁饲料。
  三是畜禽饮水要有变化。夏季畜禽饮水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并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高温季节畜禽的饮水量是冬季的4倍,大约是采食量的2—3倍。
  四是日常管理要有变化。夏季时尽量减少或避免畜禽转群、运输、接种疫苗等人为操作,必须进行的,应尽量选择在早晚或天气凉爽的时间,减少动物应激反应。
  二、环境控制方面,做到“一通一降”。
  一是“通”,要加强圈舍的通风。要积极采取措施加大畜禽圈舍通风,最大限度增加圈舍通风量,包括圈舍建造结构上的自然通风,有条件的可配置风扇、排气扇等设备,增加空气流动性,提高动物体感舒适度。
  二是“降”,要增加防暑降温措施。要积极采取有效防暑降温措施,在圈舍上方或四周用遮荫网等隔热性能好的材料予以遮盖,有条件的可安装水空调、风机湿帘,达到降温的目的。
  三、卫生消毒方面,做到“勤扫勤消”。
  一是做好清洁卫生。及时清除粪便和垫料,并定期对栏舍、水槽、食槽进行清洗消毒,每天早、晚要进行彻底的畜禽粪便清扫。
  二是做好预防消毒。及时对圈舍进行消毒,注意选择高效、无刺激、腐蚀性小的消毒剂。对蚊蝇等具有疫病传播风险的害虫也要勤于消杀。
  四、疾病预防方面,做到“多看早防”。
  夏季天气变化较大,高温高湿天气常现,饲料易受潮变质、生虫或结块,畜禽采食后易引起常见疾病,尤其是注意幼畜禽容易生病,出现拉稀等症状。饲养管理人员应多巡查圈舍,及时发现病畜,采取相应措施,要重点预防肠炎、高热症等夏季常见病,可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等营养性物质,增强畜禽抗病力。
  高温天气对养猪生产的危害及防范措施

  对于养猪场来说,高温天气是最难熬的季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高温天气的防范应对措施。
  检查供水设施及饮水设备,保证饮水供应。高温天气,猪场用水量会大增,要提前检查供水设施是否运转正常,供水管道是否畅通,饮水器出水量是否正常,以保证猪场正常供应清凉的饮水。
  加强猪只的饲养管理。适当降低猪只的饲养密度,以降低猪舍温度;改变饲养管理方式,在早晚天气凉爽时进行饲喂、配种及运动;温度高时猪只采食量下降,可以调整饲料配方,提高饲料的蛋白质、能量水平等,同时在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发酵制剂及维生素等,以提高饲料消化利用率,增强抗热应激能力;在饲料中添加石膏等防暑降温制品,有条件的猪场可适当增加青绿饲料。
  加强湿帘等循环水的更换。对于采用湿帘或冷风机降温的猪场,要加强循环水的更换,以免影响降温效果。必要时公猪舍和妊娠母猪舍采用喷淋的方式、育肥舍喷水的方式降温,但一定要加强通风,防止高温高湿的情况出现。同时要检查湿帘及水泵运转是否正常,最好有1—2台备用水泵及风机电机。
  热应激猪只的处理。出现热应激的猪特别是怀孕后期的母猪,体温急剧升高,猪只张嘴喘气,呼吸急促,情绪狂燥,此时要及时处理,以免造成中暑死亡。饲养员要加强巡视,发现有热应激征兆的猪及时处理。可以采用凉水冲淋猪的头颈部,逐渐扩展到全身,但要避免用凉水对着母猪身体直冲;通过耳尖放血降低血压;增加饮水或冷水灌肠;注射清热解毒或退烧药品等。
  加强猪舍环境消毒。消灭蚊蝇等害虫,防止疾病发生。
  另外,对于生长育肥猪来说,最适宜的温度范围是18℃—21℃。一般来说,当环境温度超过30℃时,猪只的采食量就会降低,体内代谢活性降低,最终影响其日增重。对于种猪来说,高温天气通过影响种猪的各项生理状态最终导致繁殖性能下降。当环境温度超过30℃时,母猪排卵数、受胎率和胚胎成活率显著降低,产仔数和活仔率低,泌乳能力下降。怀孕母猪由于本身代谢旺盛、自身产热量较大,在高温环境中更容易发生热应激。高温也会影响公猪的性行为和性欲,公猪在33℃的环境中持续72小时,精液品质下降,表现为单次采精量、精子活力、精子密度降低,畸形率增加等。当发生严重热应激如果处理不及时,甚至会造成猪只死亡。
  夏季牛羊热应激如何处理

  夏季热应激的危害不容小觑,养殖场(户)必须高度重视。热应激不仅能导致犊牛、羔羊发生中暑、热射病,甚至死亡,对于其他阶段的牛羊也有很大影响。热应激导致牛羊食欲不振、采食量下降,生长缓慢甚至掉膘等现象;能够引起种牛、羊繁殖障碍,导致能繁母牛羊发情异常,不易受孕或流产,妊娠率和产羔率都显著低于其他季节。
  建议养殖场(户)对于达到出栏标准的牛羊,应尽可能及时出栏,减少存栏数量,降低饲养密度和生产压力;配种计划应尽量避开炎热夏季。
  针对已经出现严重热应激症状的犊牛、羔羊,建议将发生热应激的犊牛、羔羊转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用凉水喷洒全身,同时灌服藿香正气合剂;对于症状严重的,配合凉水灌肠,尽快恢复正常体温。给发病犊牛、羔羊注射樟脑磺酸钠注射液+维生素C或安钠咖等强心剂,增强心肺功能;若病情严重,可配合使用地塞米松,缓解临床症状。出现痉挛症状的病例,可以通过肌注氯丙嗪缓解痉挛,同时静脉注射5%的糖盐水+5%碳酸氢钠,调节体内电解质平衡,补充水分和能量。
  (本版稿件由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张朝辉参考、甘肃省农业农村厅网站、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网站、池州市农业农村局网站等)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