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初时节,气温迅速攀升,降水分布不均,干旱现象频繁发生,对农作物生长构成严重威胁。科学管理抗旱农作物,是应对干旱挑战、稳定农业生产的重要举措。通过合理的种植管理手段,能够增强农作物的抗旱适应性,最大程度减少干旱造成的损失。
优选抗旱品种
选择适宜的抗旱农作物品种是应对干旱的基础。不同作物及其品种间的抗旱性存在显著差异,在选种时,需结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优先挑选根系发达、叶片角质层厚、气孔小且关闭灵敏的品种。这类品种能够更好地吸收深层土壤水分,减少水分蒸腾,从而提高在干旱环境下的生存能力。
土壤保墒处理
良好的土壤条件是农作物抗旱的关键所在。播种前,可通过深耕深松,打破犁底层,将耕作层加深至25— 30厘米,以此疏松土壤,增强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同时,配合有机肥的施用,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的保水保肥性能。此外,采用地膜覆盖技术,可显著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地温,促进农作物根系生长。覆盖地膜时,要确保地膜与土壤紧密贴合,地膜四周需用土压实。
科学灌溉管理
夏初遭遇干旱时,合理灌溉至关重要。应优先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滴灌能够将水精准输送到作物根部,相比传统漫灌,可节水30%—50%;喷灌则能均匀湿润土壤,有效避免地表径流和深层渗漏。灌溉时间宜选在清晨或傍晚,此时水温与地温差异较小,可减少对农作物根系的刺激。根据农作物不同生育期的需水特点,如玉米大喇叭口期、小麦孕穗期等需水关键阶段,及时补充水分,每次灌水量以湿透根系活动层土壤为宜。
加强田间管理
及时开展中耕除草工作,中耕深度控制在3—5厘米,这样可以切断土壤表层毛细管,减少水分蒸发;同时,清除杂草能够避免其与农作物争夺水分和养分。对于受旱农作物,可叶面喷施抗旱保水剂,如黄腐酸类制剂,以增强作物的抗旱能力;也可通过根外追肥,喷施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补充磷、钾元素,提高作物的抗逆性。此外,对于因干旱出现缺苗断垄的地块,需及时进行补种或移栽,确保合理的种植密度。
病虫害防控
干旱环境下,农作物生长势减弱,抵抗力下降,更易遭受病虫害侵袭。因此,应加强病虫害监测工作,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针对蚜虫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可悬挂黄板进行诱捕。在药剂防治方面,优先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科学用药,避免因干旱导致农药浓度过高而对农作物造成药害。 (卢英 靳天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