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无人机绕一绕,麦苗分蘖全知晓
这种新技术无需下田,不伤麦苗,统计数据更准确
文章字数:666
  谷雨前后,小麦进入拔节抽穗期,这也是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近期,山东省淄博禾丰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小麦新品种试验田里,通过无人机遥感技术预估小麦分蘖情况。据了解,这种新技术无需下田,不伤麦苗,而且统计数据的准确率更高。
  小麦作为群体作物,其产量与分蘖数量、分蘖成穗率密切相关。据淄博市临淄区农业农村局农艺师郝炎炎介绍,这些因素是评价小麦新品种的重要指标。通常,分蘖能力强且成穗率高的品种,往往具有更好的产量潜力。在新品种试验过程中,准确统计小麦分蘖数量和分蘖成穗率,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传统的小麦分蘖统计方法,通常是在田间确定样方,人工下田计数的方式。这种方式费工费时,误差较大,对麦苗还有一定损伤。
  近年来,淄博禾丰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山东理工大学教授兰玉彬团队联合打造生态无人农场,借助“天—空—地”一体化协同观测体系与无人机遥感技术,建立小麦分蘖数精准反演方法,实时监测分蘖动态,为精准水肥管理提供依据,提升了水肥利用效率,降低了投入成本。
  该公司科研助理刘锡建告诉记者,利用无人机遥感技术统计小麦分蘖情况,需要先建立“无人机影像—地面真值”的对应关系库,并将不同品种、不同生育期的分蘖特征进行系统化归档。采集数据时,需要无人机搭载可见光和多光谱传感器,飞行高度保持在30米,全面捕捉麦苗细节,从而完成麦田分蘖分布全景可视化、标准化数据采集。然后利用数据建立模型,并进行参数优化,最终建立小麦分蘖模型。
  “通过这种‘空中侦察’方式,可实现小麦生长参数的无接触采集,通过厘米级高清影像精准‘透视’麦田密度。”刘锡建说。
  (据《农村大众》)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