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水肥“智”灌绘“丰”景
大豆水肥一体化单产提升技术解锁增产新密
文章字数:1448
    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如何突破传统种植瓶颈、实现粮油作物高产高效?近年来,大豆水肥一体化单产提升技术成为破题关键。日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业农村部节水农业专家指导组印发方案,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通过精准调控水分与养分供给,让大豆根系“按需吸肥喝水”,有效解决了传统种植中水肥浪费、土壤板结、产量受限等难题。
  春大豆区
  主要是北方春大豆区,如西辽河流域、松嫩平原西部、大兴安岭山前平原等东北春大豆区,新疆绿洲灌区、河西走廊等西北春大豆区。
  精细整地科学播种。一是精细整地。整地要掌握好“平、碎、匀”,建议深翻30厘米以上,打破犁底层,适时耙地,做到耕层上虚下实,地面平整。二是起垄铺管。如内蒙古地区可选择小垄垄上2行或大垄垄上4行种植模式,垄上4行宜宽窄行种植,小行20—30厘米,大行30—50厘米,小流量滴灌带宜铺设在窄行中间,大流量铺设在宽行中间。新疆绿洲灌区可选择一膜3管6行模式,膜内窄行距20厘米,宽行55厘米,3条滴灌带铺设在窄行。三是科学播种。耕层5—10厘米地温稳定在10℃—12℃时适时播种,适水增密,播后立即滴水,提高出苗率和出苗质量。
  灌溉施肥策略。全生育期一般灌水5—10次,每次灌水量10—30方/亩。滴灌时地表湿土边缘超过播种行5—10厘米即可,勿过量灌溉。高产地块一般施用氮肥(N)4—6公斤/亩、磷肥(P2O5)4—7公斤/亩、钾肥(K2O)3—5公斤/亩,30%氮钾和70%的磷肥做底肥,分枝期、初花期、盛花期、结荚期和鼓粒期对水肥需求较大,追肥宜在以上时期随水追施。可结合追肥,适当补施硼、钼、锌等微量元素水溶肥。
  其他配套措施。采用播后芽前封闭与苗后茎叶定向喷药相结合的方法防除杂草。齐苗后至封垄前可适当中耕,提高苗情质量。视大豆长势适时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钼酸铵等液体肥及杀虫剂、杀菌剂等,实现一喷多效。可在初花期喷施烯效唑等化控剂进行控旺处理。适时机收,防止炸荚减产。
  夏大豆区
  主要是黄淮流域和长江流域夏大豆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湖北、四川盆地、陕西关中地区和山西汾河谷地等。
  优选品种适水增密。一是精选品种。选择高产、优质、抗倒性好、抗病性强、适合机械化收获的大豆品种。播前做好种子精选,采用拌种、包衣、喷施等方式接种根瘤菌,促进生物固氮。二是合理增密。水资源条件良好区域,大豆保苗密度可在常规密度基础上每亩提高1000株,耐密品种或者晚播地块也可适当增加密度。三是滴水出苗。麦收后直接免耕精量播种,播种深度一般3—5厘米,土壤粘重地块适当浅播;播后立即滴水,干播湿出实现一播全苗。
  灌溉施肥策略。一是水分调控。根据降雨情况,全生育期灌水4—8次。苗期需水少,花荚期和鼓粒期需水量大,播种48小时内即滴灌出苗水,地表湿土边缘超过播种行5—10厘米即可,为防止板结可在种子顶土时再滴灌1次;开花期、结荚期和鼓粒期根据墒情滴灌3—6次,一般每次灌水量15—30方/亩。二是养分调控。高产田块一般施用氮肥(N)3—5公斤/亩、磷肥(P2O5)5—8公斤/亩、钾肥(K2O)4—6公斤/亩。播种时每亩可施用大豆配方肥15—20公斤作种肥。追肥在开花期、结荚期或鼓粒期分次随水滴施追肥。可在初花期或结荚期喷施1—2次0.01%—0.05%钼酸盐溶液或1—2次0.1%的硼、锰、铜、锌等微量元素溶液30—40公斤/亩。
  其他配套措施。一是绿色防控。建议播后封闭除草,无封闭除草或封闭除草效果不理想田块,可在大豆2—3片复叶期进行苗后除草。针对重点病虫害,开展统防统治。二是适时控旺。在大豆苗期、生长期和开花结荚期根据长势适时控旺,平衡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促进分支形成和荚果发育,防止徒长、倒伏。
  (据农业农村部网站)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