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组织现代农业交流中心。 日前,《杨凌示范区高水平打造农科特色产业链实施方案》印发,通过建立“六个1”培育发展机制、构建高水平创新支撑体系、优化高效率产业链协同体系、完善专业 化 园区承载体系、打造高能级开放合作体系、健全多 元 化资金支持体系、构筑多层次服 务 保障体系等七项重点任务,高水 平 打造农科特色产业链,推动示范 区 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在更高 层 次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聚焦现代种业、生物医药和大健康、智慧农业和智能装备制造、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科技服务等5条重点发展产业链和会展服务业、特色文旅和创意农业、新能源新材料、果蔬种苗育繁推、宠物产业等N条特色产业链,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奋力打造农业新质生产力策源地。
到2025年,建立杨凌示范区特色产业链群培育体系并逐步完善,“5+N”特色产业集群初具雏形。到2030年,高水平培育2—3个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百亿级特色产业链集群,杨凌示范区特色产业生态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进一步增强,龙头企业带动力和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农业新质生产力策源地的作用更加彰显。
具体重点任务有:
(一)建立“六个1”培育发展机制。每个产业链成立由链长+责任部门+产业创新中心+大学+专业化园区承载单位等组成的产业链专班,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重点突破与全面提升相结合,整合各类资源要素,汇聚合力,创新举措,以制定1个行动计划、绘制1个产业图谱、统筹1个(批)新型研发机构和链主企业、打造1个(批)专业化重点园区、设立1支产业投资基金、打造1个品牌展会(会议、赛事、论坛等)“六个1”的工作机制统筹推进产业链培育发展。
(二)构建高水平创新支撑体系。建设好秦创原农业创新驱动平台;推进区校融合、协同创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在建设好秦创原农业创新驱动平台方面,聚焦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现代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等方面,结合旱区现代农业产业创新聚集区、旱区农业陕西实验室、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构建从研发到孵化、再到产业化的现代农业科创体系,努力把秦创原农业创新驱动平台打造成为旱区农业新质生产力创新驱动发展的源头和重要平台,建设成辐射带动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和“一带一路”沿线高质量发展的市场化、共享式、开放型、综合性科技创新大平台。
(三)优化高效率产业链协同体系。加强产业链协同发展;加强产业链主体培育;加强应用场景示范。
(四)完善专业化园区承载体系。突出园区发展定位;厘清园区管理权责;优化提升园区能级。
(五)打造高能级开放合作体系。发挥上合组织农业基地作用;用好农业特色自贸片区和综合保税区平台;深化双多边交流合作。
(六)健全多元化资金支持体系。加强项目资金争取;畅通银企对接通道;加强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建设。
(七)构筑多层次服务保障体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切实做好人才保障;进一步强化品牌赋能。
扫码获取全文 (杨凌农科传媒集团专题报道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