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低空经济为中国农村提供更多新质生产力
文章字数:1948
      在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新明乡猴坑村,“90后”新农人项凡操作运载无人机在山区运送货物。

    在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赵桥乡双楼村的无人农场,农业无人机按照事先设定好的线路进行自动喷洒农药作业(无人机照片)。

  在 时 代 飞速 发 展 的 当下,低空经济正逐渐成为推动中国农村发展的一股新兴力量,为农村注入了更多新质生产力。
  据 中 国 民用航空局预估,2025 年 中 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 亿 元 ,到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从农业植保到森林防火、水利巡查、乡村物流、文旅拓展⋯⋯低空经济为农村发展“提质增效”带来更多可能。
  “全能选手”大展身手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30多台无人机在3天左右可以完成全乡镇8万亩的小麦植保作业,这是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赵桥乡植保无人机队伍在每年4月小麦扬花期的无人机“战绩”。
  往年,为了抢占农时,近40位飞手操控着50至70公斤重的植保无人机飞跃茫茫麦田,高效喷洒农药,确保小麦在扬花期内及时完成植保作业,防治小麦发生赤霉病。
  “原来农民喷洒农药,每天只能完成10亩到15亩,如今一台植保无人机一天的作业量能达到1000亩左右,乡亲们都夸作业质量高,不漏喷、不重喷。”33岁的植保无人机队长焦瑞说起无人机的田间实践赞不绝口。
  在焦瑞所在的亳州市,目前共有近3000架植保无人机投入应用,而在全国,2024年植保无人机的保有量达到25.1万架,作业面积达26.7亿亩次,同比增长近25%。这些集病虫害防治、施肥、播种、授粉、巡田巡园于一体的“全能选手”在田间“大展身手”,有效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低空经济”在农业农村领域前景广阔
  农业低空经济是指利用低空飞行技术,特别是无人机技术,在农业领域进行各种商业活动的经济形态。这种经济形态通过无人机等低空飞行器,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高效化和精准化,从而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日前发布的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农业农村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沃土。”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表示,比如,无人机在植保领域大规模应用,机械化、自动化耕种收获等也在加快普及,现代生物技术、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在农业农村领域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无人机运送杨梅下山,运输时间从半个多小时缩短至两三分钟;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的乡村,无人机“携手”除冰机器人完成了特高压输电线路的除冰作业;在江苏省尧巷村,“空中巡查”为村里的人居环境整治插上了“智慧翅膀”。
  “除了农业种植与社会化服务环节,低空经济产业与‘三农’在多场景结合,正逐渐成为乡村振兴和产业升级的新引擎,‘低空经济+’也汇聚了更多可能性。此外,通过实时监测,能够及时掌握森林火险、环境质量等关键信息,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安全、稳定的环境。”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教授张建近日刊文表示。
  在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的红旗村,一个典型的中国山区村,每天上午,一台中小型的白色无人机从机巢自动飞出,开启一天的任务。
  搭载着高清摄像头、红外摄像头以及喊话器,这台无人机先花40分钟按照设定好的线路巡查15平方公里的森林状况,返程充满电之后,再前往山上的孤寡老人家,通过喊话器让村里的工作人员和老人实时沟通问询。在夏季的汛期,它的任务清单里还会多上一项“河道巡查”的工作。自去年8月启动试点以来,截至今年2月27日,红旗村的无人机累计巡检里程达1422.95公里,发现隐患点30余处,均第一时间得到了妥善处置。
  “原来巡查森林得两个护林员骑着摩托车,跑一天的时间。开车前往山上的孤寡老人家探望往返也得一个半小时。农村的人力有限,依托无人机这样的新科技手段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在红旗村担任第一书记的安庆市交通运输局道路运输管理科科长史咏诗说,他们还计划进一步升级无人机技术,并在更多乡村地区推广。
  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 推动低空经济“下乡”
  推动布局低空经济“下乡”正成为中国越来越多地区的共识。
  浙江提出,到2027年,全省农用无人机保有量1万台以上,建设农业生产“低空+地面”一体智能监测点100个;广东推动低空物流配送应用在城市、乡村、山区、海岛等规模化落地,重点拓展跨海高值海产品运输、航运物资补给、医疗物品快速转运、山区农产品转运等场景;安徽提出,探索无人机融入县乡村三级寄递网络体系,发展无人机配送、城际运输等新兴物流方式……
  “广袤乡间,舞台广阔。低空经济产业链长、潜力巨大,是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新载体。”张建表示,当前,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应打好政策、市场和产业组合拳,加快发展数字农业,集聚现代科技高端要素,因地制宜打造低空多场景。
  业内人士认为,乡村低空经济发展应坚持数字赋能,积极与5G、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加大无人驾驶、自动感知、智能终端等数字化装备推广力度。
  (本版稿件由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董文兰参考新华社、中国经济网等整理)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