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把“小技艺”发展成“大产业”
“汉中藤编”区域公用品牌战略发布
文章字数:1572
  汉中藤编产品

  本报西安讯(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康军)3月2日,“汉中藤编”品牌推介会在陕西省西安市举办,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正式对外发布了“汉中藤编”区域公用品牌战略。
  “汉中藤编”区域公用品牌的定位为:久负盛名的秦巴生态非遗技艺。通过深度挖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汉中藤编”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内涵,向消费者传递“千年传承、绿色生态、指尖美学、匠守非遗、联农增收”等核心优势,展示劳动人民用勤劳双手编织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景。
  “在‘汉中藤编’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中,我们秉承路径化、落地化、闭环化三原则,将品牌建设和产业实际相融合,把宣传推广和规范监管有效结合,加快形成产业联动发展闭环。”陕西农业品牌网、为道品牌负责人向丹介绍说,今后他们将帮助南郑区持续推进“汉中藤编”品牌的标准化、数字化、现代化、国际化。即:建立汉中藤编标准综合体,提升产品质量,维护行业健康发展;建立数字化信息平台,以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展产品溯源;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相融合,创新出更具有时代感和实用性的新产品;与国际知名品牌联名,跨界合作,以新的姿态实现文化破圈。
  南郑区委常委、副区长李鹏程在推介会上表示,今后,南郑区将按照政府主导和市场主营原则,坚持绿色至上、科技赋能、融合发展理念,实施产业基础夯实、经营主体培育、产品品质提升、营销渠道拓展、三产融合发展五项战略工程,全方位提升“汉中藤编”产业发展水平,实现创新高质量发展,努力把“小技艺”做成“大产业”,把“小营生”做成“大品牌”,让传承千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据了解,南郑区是“汉中藤编”的原产地和核心产区,被誉为陕西“藤编之乡”。经过多年的传承、保护、发展,形成了“藤编、棕编、扇编、竹编、草编”五大手工艺制品体系,开发出家具、装饰、文创三大系列300多个品种,实现了藤编手工艺规模化、组织化、产业化发展。2021年,“汉中藤编”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全区保有非遗项目名录77项,传承人106人,省级非遗工坊4个。发展“五编”企业和合作社26家,带动就业3000余人。探索出了“传承人领办龙头企业、手艺人参与合作社、勤快人组建家庭工坊”的乡村产业发展模式和联农带农机制,引领带动1300余户从事藤编产业,户均增收超万元,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共富路。
  链接  陕西全面推动藤编产业发展
  陕西省林业局日前该局印发《关于发展壮大藤编特色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全面推动藤编产业发展,力争到2030年,汉中藤编产业体系基本建成,辐射带动全省竹、草、棕、柳编等林草竹藤编特色产业规模、质量、效益明显提升;藤编产品青藤使用率达20%,培育一批工艺美术大师,认定一批示范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打造一批辐射面广的特色基地(园区)。
  《意见》指出,藤编是陕西省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推动绿色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作用。要培育壮大藤编特色产业,带动发展竹、草、棕、柳编等林草竹藤编织产业,加快推进产值在1亿元以上、优势明显、资源聚集的“小而精”特色产业优先发展、遍地开花,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意见》围绕抓产业发展壮大、文化保护传承、农民增收致富三个方面明确了培育优质竹藤资源、提升生产加工能力、加快产业集群培育、促进产旅融合发展、做好非遗保护传承、创新藤编产品研发、提升技术支撑能力、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创新产业经营方式、激发内生发展动力、发挥联农带农优势11项重点工作。要求各地区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协调推进机制,统筹谋划特色产业发展,切实抓好督导落实;强化要素保障,严格耕地用途管制,科学规划青藤扩种利用空间;加大政策支持,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做好藤编特色产业项目申报和储备,优先重点发展藤编产业;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藤编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弘扬汉中藤编文化,树立先进典型,营造良好氛围。
  (据《陕西日报》)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