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在临渭区猕猴桃种植基地直播销售猕猴桃。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陈小文
近年来,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突出发展葡萄、猕猴桃、设施瓜菜、休闲农业等特色产业。以“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为主线,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取得新成效,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临渭区地处关中平原东部,由南向北依次是秦岭山地、黄土台塬、渭河平原,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先后荣获中国葡萄之乡、国家级无公害红提葡萄标准化示范区、中国优质水果十强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区、中国果菜标准化十强区、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区、全国露地蔬菜生产基地县、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中国十佳现代农业示范城市、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区等称号。
抓紧抓实“三保障”
打好基础桩,拓宽振兴路。2022年以来,临渭区严格落实“七长”责任制,全面实施控辍保学动态监测、辍学学生劝返、登记和书面报告制度,摸排建立6-15周岁适龄儿童少年就学信息台账,控辍保学常态化清零。精准资助脱贫户和监测户家庭学生11415人次,发放资助资金648.99万元,对区外就读学生所在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邮寄《精准资助落实情况咨询函》,全面摸排资助落实情况,确保政策落实无盲点、无死角。截至8月底,全区享受“先诊疗后付费”政策的农村低收入人口4708人,落实监测对象四种重点慢性病患者签约随访8805人,累计救治脱贫人口大病患者2196人,享受医疗保障“一站式”结算政策48562人,全区脱贫人口和监测户参保率达到100%。住房安全方面,落实安全动态监测机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区31803户农村低收入群体开展住房安全核查,确保群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方面,持续做好农村供水动态监测,动态清零工作,坚持开展春秋两季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敲门入户大排查工作,通过重新铺设老化乡村管网、群众自筹水表等方式,已完成7村1778户5616人,投资300万元,推进智能化水表安装,进一步保障群众供水饮水安全。
多措并举 筑牢返贫底线
临渭区持续落实“2531”动态监测帮扶机制,扎实做好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坚持日常排查、重点排查和集中排查相结合,优化网格员队伍,夯实2420名村组网格员工作责任,组织召开区镇防返贫监测网格信息员业务培训会3次,树牢底线思维,聚焦监测对象,织密监测网络,对全区13.5万农户开展常态化监测预警排查,做到不漏户不漏人。通过农户自主申报、镇村入户排查、行业部门反馈等,2023年该区严格按照程序,截至目前,共识别纳入监测对象31户105人,相关镇村对新识别纳入的31户监测对象及时确定帮扶责任人。按照“因户施策”的原则,坚持预防性措施和事后帮扶相结合,对未消除致贫风险监测对象223户659人开展精准帮扶,结合监测对象实际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实行分类帮扶,因户施策。2023年,通过精准帮扶的15户57人监测对象,落实产业、就业、公益性岗位、健康帮扶等针对性帮扶措施,经过镇村评议,符合风险消除条件,按照省市监测对象风险消除的相关程序开展风险消除及系统标注工作,做到有进有消动态监测。
稳岗就业 带动产业发展
临渭区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创造就业机遇。组织498家企业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52场次,累计发布岗位信息3.59万余个,开展就业技能培训76期,实现全区劳动力全部就业和就业空白户全面动态清零。认真落实就业惠民政策,持续发挥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作用,截至目前,村级专职公益性岗位在岗36人,特设公益性岗位在岗238人。
以项目建设推动产业发展,2023年临渭区共计投入资金量6099万元,实施产业项目16个,待项目正式运营后,预计带动群众每年增收累计360余万元。光伏收益分配方面,今年以来共拨付到村光伏收益204.623万元,吸纳公益岗位188个。
改善环境
建设宜居和美乡村
临渭区围绕农村环境“村村清、天天净”的目标,按照“八清一改、八不八保”的标准要求,以“五边四荒”整治为抓手,以国省县乡道路为主线,共清理垃圾6300余处、“三堆”7800余处、绿化带63公里,树木圈红涂白85公里,村庄“脏、乱、差”的现象得到有效治理。同时,按照“一村一特色、一村一景观”的思路,已建成宜居村65个、生态村110个、最美乡村道路7条、出入口景观5个,创建美丽庭院1300户;完成国省道绿化53.5公里、乡村道绿化21.4公里、通景路绿化6条25.8公里,乡村面貌得到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