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苗木销售的淡季到了。照理说,以花木为业的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棠棣村应该要冷清一阵子了。但事实上,村民们似乎并没有得闲。
近日,笔者来到棠棣村,当了一回花木销售助手。大清早,小徐园艺有限公司的百亩苗木园前,一辆运输货车已在等候。对花木品类不甚了解的笔者,一边“偷师”问着各种苗木的名字,一边协助公司负责人徐建华将上百株香樟苗、桂花苗装上大货车。
“做了20多年的花木生意,客户已经遍布全国各地。我们村里的花木老板们,一年四季都有忙头。”走在从苗木园回家的村道上,看着路两旁绿树成荫、别墅林立,从小生活在此的徐建华突然感触良多,他指着自家的房子对我说:“20多年前被村里公认的‘穷人家’,竟然靠着做老本行生意翻了身。小平房变成了大别墅,收入翻了20倍都不止,这样的生活,放在过去根本不敢想。”
徐建华感慨,村还是这个村,行业还是这个行业。怎么过去的这20年里,好像什么都没变,又好像什么都变了。
棠棣村没变。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建明觉得,在这个偏僻的小山村里,村民们因地制宜,始终以花木为业,一直是一条没走错的路。
棠棣村又变了。从颜值到效益到名气,这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获得过“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等几十项荣誉的棠棣村,早已从那个环境脏乱的落后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85后棠棣村村民刘峰对此深有感触。他向我们描述儿时的场景。“我从小看着父母在自家不大的花圃里种植花木,那时候家门口路窄又泥泞,进出很不方便。”刘峰说,以前,父亲想要把花木卖出去,需要扛着茶梅、桂花苗早早出门,然后坐火车去外地找市场,带回来的收益也不多。“这么辛苦还赚不到钱,我以后可不干这一行。”年幼的他暗下决心。
但后来,在外创业的刘峰发现,村里发展花木产业有了一套新打法。为了解决花木品种不佳、市场局限等问题,早前对花木市场有着一定研究的村书记刘建明,开始带着村干部、村民代表到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的不少花木市场调研。没出过远门的村民们跟着村里的指导思路走,从进苗到培育到销售,每一步都稳扎稳打,慢慢也拥有了自己的客户群。
再后来,想把产业再做大一些的棠棣村民们,在村干部的带头指挥下,开起公司、打造基地。村里根据村民们的实际情况,探索出“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花木专业村发展模式,让产业发展更成体系。
棠棣村的花木逐渐打出了自己的市场,刘峰在十年前“食言”回到家乡,开始做起以盆栽零售和庭院设计为主的花木生意。靠着年轻人的拼劲和创意,他从零学起打响了自己的品牌,年收入也在十年间有了近十倍的增长。
如今,在这个有近500户村民的村子里,95%以上非粮食功能区的土地都种植着花卉苗木,95%以上有劳动能力的人都从事着花木生产与经营工作,棠棣村人均年收入已超12万元。 (徐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