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中午,杨志平抓起一把洗净的苕尖,放进煮得沸腾的美蛙鱼头锅里。荤菜吃得差不多了,来点清新的蔬菜正好解腻。
这把苕尖,采自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籍田街道新籍黄路附近的天府新区乡村振兴研究院试验地。杨志平正是试验地的管理员。果园里,株株枇杷树之间茂盛生长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30余个品种的红薯。
“枇杷加红薯,这是我们与本地种植户合作开展的粮经复合种植模式探索与示范项目建设。”四川农业大学乡村振兴学院副院长、天府新区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胡剑锋介绍说,合作一开始,希望林下种植能为果农增加一季收入。随着试验深入,他们发现,红薯还给他们带来了新的惊喜。
“在坡地上种枇杷,平时除草需要请工人。”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薯类课题组严奉君博士介绍说:“成都平原地区人工成本越来越高,一人每天除草需要150元左右,一亩地需要至少2个人工。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流失,请人也越来越难了。”
今年,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薯类课题组引入了红薯品种30余个,在枇杷林间进行套种。有的红薯品种生育早期叶片生长速度很快,短短半个月,茂盛连片的红薯叶可以把杂草覆盖掉,使其无法接受阳光的照射而衰亡。严奉君介绍,并非所有红薯品种都具备这种“灭草”特性。但是在这些引进的品种中,确实存在部分品种具备“草中灭霸”潜质,有效帮助种植户节约了除草的人工成本。当前,团队正对红薯品种进行进一步筛选。
杨志平站在田间,简单估算后说,红薯叶根据品种不同,亩产约在1000公斤至4000公斤之间,而地下块根部分亩产大概1200-2400公斤;按当地红薯叶2.5元/斤和红薯2元/斤的市场价估算,每亩大概分别有2500元和1800元的利润。 (袁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