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在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选育成功填补北方空白
金乡独头蒜背后的品牌经济学
文章字数:1725
      金乡独头蒜


  “金乡独头蒜试验密度每亩69548株,平均单头鲜重11.93克,亩产鲜重829.40千克。”近日,金乡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组织专家对山东绿亨种苗有限公司独头蒜产品进行测产评审,一致认为该品种商品性好、独头率高,适宜推广种植。此次独头蒜的育种成功,填补了北方独头大蒜种资的空白。
  金乡大蒜,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全国知名农业品牌。发展中,金乡大蒜是如何持续放大品牌优势?一颗小小的独头蒜能有哪些独特价值?
  金乡独头蒜 产业价值独特
  世界大蒜看中国,中国大蒜看金乡。金乡大蒜区域公用品牌,在全国公益性价值评估和影响力指数评价中,以218.19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全国农产品第八位,蔬菜类农产品第一位。在金字招牌下,独头蒜如何发挥价值?
  独头蒜,由于无分瓣,蒜头为一整体,因此蒜中含有的活性成分——大蒜素比普通大蒜的含量更高,抑菌效果也更明显。独头蒜辣味浓郁,富含的营养成分也高于普通分瓣蒜。目前国内的独蒜主产区集中在四川和云南,尤其以云南大理的独蒜最受市场欢迎,每年都是供不应求。
  独头蒜的价值在于,独头蒜是制作黑蒜的原料,大蒜由白变黑,附加值能增长数十倍,同时,利用黑蒜还可以发展出大蒜膳食纤维、营养早餐、黑蒜饼干等深加工产品。
  正是瞄准了高端市场,同时意识到手握种业芯片的重要性,金乡不断在提高大蒜产品附加值上求创新、寻突破,聚力研发新品种,将大蒜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据估计,独头蒜每亩的收益比常规的多瓣蒜能多增收4000元。由此可见,小小独头蒜,撬动大经济。
  品种、品质到品牌
  可以从两个角度解析金乡独头蒜新品种的研发。
  首先农产品品牌建设遵循“品种、品质到品牌”的逻辑。品种是品牌建设的基石,选择更优质的品种,是提高产品区隔能力的金钥匙。
  其次,大蒜很多地区都可以种植,独头蒜的研发正是金乡大蒜在大蒜竞争中脱颖而出的致胜法宝。金乡独头蒜选育成功标志着不再南方独一份,填补了北方空白,在市场了独具竞争力。
  农产品加工是目前品牌增值的有效途径,不仅提高产品品质,更是丰富产品形态,可以很好地展现品牌魅力,增加市场占有率,提升品牌美誉度。通过精深加工,把产业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从而利于构建品牌护城河。
  如恒北早酥梨,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恒北村梨树种植历史超过50多年,恒北村坚持做足梨文章,走品牌化发展道路,积极探索延伸产业链。除了种梨卖梨,围绕一颗梨,研发梨花香皂等衍生品,并开发梨文创系列产品,目前已有保护性注册45个系列175个梨文创商标。
  再如柞水木耳,如何深耕“小木耳大产业”,释放更大的品牌效能?在“木耳院士”李玉看来,想要破解食用菌同质化的产业难题,防止增产不增收,就必须让产业走向深加工。为摸索产业化发展路径,李玉带领团队在柞水开展木耳深加工,推出木耳片、木耳冰激凌、木耳超微粉、木耳菌草茶等产品,极大地延伸了产业链条,提升了产品附加值。由此看来,要实现品牌价值,需深挖农村的内生发展动力,依靠科技创新,从农产品深加工入手,提升农产品市场核心竞争力。
  筑高品牌壁垒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消息,2020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超过23.2万亿元,与农业产值之比接近2.4:1,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7.5%,科技对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的贡献率达到63%。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铁丁老师表示,尽管农产品加工目前还存在产后浪费严重、核心设备技术落后、过度加工严重等问题,但科技的进步为更大程度地开发农作物的附加值、提高农产品的利润率、延伸农业产业链、打造品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对于如何提升农产品深加工附加值,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所王凤忠研究员指出要推行“三刀模式”。
  第一刀是“粮去壳”“菜去帮”“果去皮”“猪变肉”,也就是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主要解决仓储物流、减损保鲜、分级分选的问题,实现产品增值在20%以上。
  第二刀是“粮变粉”“肉变肠”“菜变肴”“果变汁”,也就是食品加工和食品制造,解决农产品精深加工、提质增效的问题,实现产品增值60%以上。
  第三刀是“麦麸变多糖”“米糠变油脂”“果渣变纤维”“骨血变多肽”,也就是共产物梯次利用,解决变废为宝、节能减排、环境污染的问题,实现产品增值高达3倍以上。
  未来,在农业品牌建设中,要不断探索接二连三的路径,把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筑高品牌壁垒。
  (综合《齐鲁晚报》、中国农业品牌研究网)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