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在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红梅含笑傲冬雪 绿枝绽放迎春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山阳核桃试验示范站走笔
文章字数:1991
    翟梅枝在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陈塬街道办事处上河村核桃地指导种植技术

    翟梅枝在陕西洛南红仁核桃基地考察

  张欢 何伟庆 农业科技报社全媒体记者 闫瑜涛 燕军锋
  1958年,毛主席作出了“商洛专区每户种一升核桃”的重要指示。62年前来,主席的指示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商洛人。“核桃坡、核桃沟、核桃砭、核桃路,满山遍野核桃树,果实累累碰人头。”这段广为流传的商洛民谣,也折射了当地核桃产业的盛景。然而,在2006以前,这里的180多万亩核桃几乎全是结果晚、品质差、产量低的实生核桃树。2007年,可谓是“转折年代”。就在当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建起了核桃试验示范站,从来没有进过大山的翟梅枝教授出任首席专家。
  “以前核桃都是散生栽植、自然生长、粗放管理,只能眼看着碗口粗的树一个劲地往上蹿,十多年也不见结果。村民们觉得核桃不是小麦、玉米、苹果等,靠核桃也赚不了多少钱。自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翟梅枝教授来了以后,核桃竟神奇地发展成为上河村群众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成为村民发家致富的‘金蛋蛋’,大伙都亲切地称翟教授为‘翟大姐’。”提到翟梅枝,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陈塬办事处上河村核桃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彩凤感激地说。
  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
  作为国内核桃研究领域首个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学科带头人,翟梅枝也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现有试验示范站中唯一一位女首席。翟梅枝来到山阳县的第一件事,便是立即推广核桃树“高接换优”关键技术,并在山阳县城关镇权垣村建立核桃“高接换优”科技示范基地。在实施“高接换优”技术之前,高大的老核桃树需要被“腰斩”,只剩一米多树干。看着专家把碗口粗的树拦腰锯断,只插上一根小拇指粗细二十来公分长的枝条,还要用报纸捂着、袋子套着,有位老太太甚至死死地抱着树不让技术人员嫁接。在多重阻力下,翟梅枝带领团队走到田间地头,挨家挨户做工作,耐心讲解,亲自示范,并争取了500亩示范田进行嫁接改造。
  “当时的场景,就像看大戏。农民们眼睁睁地看着一棵棵核桃树被锯掉,又一棵棵地嫁接上新品种接穗,很多人心存疑虑,长得那么好的树怎么就把头给剁了呢?我们听到的最多的是‘这能接活吗?’”翟梅枝笑着说。
  大约半个月左右,个别好奇的农民偷偷地打开嫁接绑缚材料,看到已经成活萌动的新芽,感到既神奇,又信服。
  翟梅枝告诉记者,“农民虽然有时有些固执,但是他们很朴实,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他们就相信你。从那以后,村民再也不是抱着树不让截,而是排队抢着截。因为当年95%以上的高接成活率,第三年挂满了果子,让农民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在嫁接的季节,我们团队一到山阳及周边县区,村民们很是欢迎,有的甚至拿着饮料在半路上等我去给核桃树嫁接。”
  种下核桃树,可富一方民
  翟梅枝认为,山阳县虽是一个贫困的山区县,但劣势在山,优势也在山,发展核桃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高接换优”的成功示范,不仅带动了当地的核桃树改造工作,也辐射带动了甘肃、湖北、河南、山西等周边省份前来取经学习,加快了核桃低产低效林的改造工作。
  “我们村上有土地面积约两千亩,以前每亩地产量最多120公斤青皮核桃,如今通过翟梅枝的技术指导,每亩地能达到150公斤干核桃。这一块大家心里都有数呢,大伙儿心里就是感激翟老师,多亏了她给我们的老核桃树进行‘高接换优’,让核桃的品质和产量都得到了提升。”据山阳县石头梁村的程支书介绍,近年来,石头梁村在山阳核桃试验示范站的科技帮扶下,核桃产业有了长足发展,取得了不菲的经济效益。
  种下核桃树,可富一方民。“这在2007年以前,是完全不可想象的。”时任山阳县主管农业的王立栋副县长这样说:“核桃试验示范站在山阳县建站时间不长,但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群众是欢迎的,周边县区是羡慕的。我们认为这是把农业上的‘海尔品牌’引进了山阳。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科技给力,才造就了山阳核桃产业的‘光明钱景’。”
  追梦赤子心,浓浓核桃情
  “翟教授团队在田间手把手地把新技术传授给村民,让村民尽快掌握管理技术,村里的孩子见了她都亲切地叫阿姨。”原山阳县林业局局长武建书告诉记者,开始系统研究核桃时,翟梅枝才大学毕业。光阴荏苒,36年过去了,扎根商洛也有13年了,大家对她的称呼也逐渐从“翟大姐”变为“翟阿姨”甚至“翟奶奶”,唯一不变的是,她依旧站在核桃产业研究的一线,位于山阳县十里镇郭家村的核桃试验示范站便是她的“根据地”。
  “我是河南人,在平原长大,第一次来商洛坐车我还晕得不行。女儿也对我说‘你千万别去,我从火车窗外看到的都是山,那里太穷了’。”翟梅枝表示,如今的她,早已从最初的晕车、生活不习惯,到脚踏泥土、一头扎进商山洛水的核桃园里,和老百姓心贴心、心连心,帮助商洛核桃结出了万家果、致富果。
  面对记者,翟梅枝坦言:“尽管从事农业科技推广费时费力,但我觉得:以土地为伴,以农民为亲,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效益装进农民的腰包里,让当地村民通过发展核桃走出了贫困,我们的一切努力就是值得的!”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