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平原,沃野千里。在成都龙泉山脉东侧,沱江流域润泽的简阳市,科技兴农正在这片土地上悄然崛起,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城乡二元化差距逐步缩小,农业转型发展对于简阳市来说已显得非常必要。为此,智能化、网络化、现代化成为了四川省简阳市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必答课题。
“农业要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农业的智能化与现代化必然会推动乡村的全面振兴。”简阳市农业农村局人员表示,科技的发展将有效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转变农业生产者、消费者观念和组织体系结构,伴随着农业示范区和高端休闲体验区的建立,更能促进农业的现代化精准管理、推进耕地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这也正是简阳市农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所在。
智能化:5亩大棚全部实现“一键管理”
简阳市灵仙乡先进村,因大棚种植而被大家广泛知晓,正如名字那样,该村地势平坦,沱江沿村而过。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传统农业种植较为普遍,近年来,在村总支书记叶枝宣的带动下,全村农业在科技的力量中苏醒。
据叶枝宣介绍,先进村有3000多人,土地面积3000多亩,人多地少制约着全村的发展,对于他来说一直就在思考提升土地与产品的附加值。于是,该村利用村集体资产引进业主,共计投资130多万元,率先建起5亩生态自动大棚,主要用于发展菌类、蔬菜、水果等农产品。
据了解,整个大棚中设有内外遮阳、水帘降温、电动放风“三大系统”,只需按动大棚门口的按钮,这个系统就会启动。叶枝宣告诉笔者:“内外遮阳系统作用在于,夏季棚内温度过高时,系统就会全面覆盖,挡住多余的阳光照射,控制温度和湿度,也起到了防尘的作用。”
走进大棚,笔者看到,每个大棚的后面,分布着一排排咖啡色的小纸片,周围并排许多水管,这就是大棚的另一大特色——水帘降温系统,通过水管内的水循环来控制整个室内温差,同时配合电动放风系统,抽走热温,吸进湿润空气,将整个大棚内的温度与湿度调整在合理区间之内,有效地促进农作物生长。
“增收才是目的。”叶枝宣说,自动大棚相比普通大棚来说,不仅能够提升产量,还让作物挂果提前与延长,同时绿色有机,在市场上的价格也会相应提升,因此很受市场的欢迎。
网络化:互联网思维激活产业提档升级
“2018年7万余斤黄花早已销售完,销售金额达到了15.8万元,我们正在思考明年产业的发展方向!”刚见面时,简阳市石钟镇民强村党支部书记张祥激动地对笔者说。
据成都市妇联派驻该村第一书记梁玲介绍,民强村2014年开始种植黄花面积350亩,2017年收获6万余斤,产值就已经达到了12万余元。基于黄花产业的成功实践,在成都大学的推荐下,该村引进九寨沟县邛九雪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到村发展订单农业项目和生态旅游项目。
据了解,今年1月底成安渝连接线开通后,该村距简阳城区车程10余分钟,距成都车程50分钟,该村充分利用短距离的配送优势,开展订单农业项目,打造果蔬和小家禽养殖基地,推动一三产业互动,发展乡村旅游业,赋能困难群众发展民宿项目,增加旅游业收入。
发展产业就必须要拓宽产品的宣传渠道,打开产品的销售渠道。“为产业做大做强,村子计划以互联网为载体,充分利用直播、民俗、自媒体等媒介平台向外推广产品,同时与社区结对,利用电商平台销售产品。构建‘一体化’的宣传销售平台,提升产品销售的点和面。”梁玲说。
她说:“下一步,村子将充分依托成安渝高速路链接线的区位优势,借力村各帮扶单位的对口帮扶优势,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实施农业转型发展,最终形成一三产业良性互动的乡村发展新格局。”
现代化:顶层设计引领农业阔步前行
简阳市属于典型的农业大市,其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突出,同时农业结构覆盖面大,农产品特色鲜明,目前全市已形成优质简阳晚白桃、简州大耳羊、草莓、核桃、蔬菜、生猪六大优势特色品牌。
据简阳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介绍,为推进全市农业现代化,该市计划总投资2.8亿元引进智慧农业重点农业项目,“乡村振兴·天府惠农服务中心”项目一期工程于今年7月已投入使用。同时,依托平台建设农业招商服务、农产品质量溯源、农村电商、卫星遥感监测、无人机统防统治等社会化服务中心,构建起贯穿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农用土地流转交易及招商服务系统对简阳市、乡、村三级覆盖。
简阳市领导表示,目前成都服务全川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已成立,该市将与四川农业大学、省畜科院、成都市农林研究所等高等院校在生猪、山羊、晚白桃的深度合作,解决种养循环、粪便污染的突出问题,加大水稻直播、油菜机播机收技术、山羊高床饲养、生猪无抗养殖等新技术引进力度,推动农业产业融合、区域统筹、主体协同,实现全市农业现代化水平整体跃升。
(鲍相龙王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