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产品抗药性出现后,产品效果会大打折扣,甚至不能继续防治相应病虫草害。但科学使用农药,完全可以减少或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延缓抗药性产生,适期早用药也很重要。因为一方面,适期早用药,可将病原体的基数维持在较低水平,抗药性产生的概率更小;另一方面,防治阶段提前,靶标生物对农药的耐受力更差,更易被清除。
延缓抗药性产生,还需要打好产品的组合拳。以病害防治为例,保护性杀菌剂如石硫合剂、代森锰锌等,相较于单作用位点杀菌剂,往往都是老产品、需要早用药、用药量相对较大,尽管听上去较为“笨拙”,但是却是病害抗药性管理的“利器”。这些产品往往都是多作用位点的杀菌剂,能够在降低病原体基数的同时,“消灭”对单作用位点杀菌剂产生抗性的病原菌。
延缓抗药性产生,还可以多种用药方式结合。随着直播技术推广,水稻田杂草防治成为难题,这也导致杂草防治从“一封”向“一封二杀三补”转变。“一封”即水稻播后立即用杀草谱宽的除草剂进行全田封闭,控制压低杂草基数;“二杀”指杂草2~3叶期前后,采用茎叶喷雾方式,选择禾阔双除或者复配产品,防除前期残存的大龄杂草;“三补”针对恶抗
课性杂草和第二出草高峰的杂草,于播后30~35天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关除草剂进行挑治补杀。通过多种方式结合,在减少了杂草的存活率的同时,还可以降低残存杂草结籽对来年除草的影响,有助于延缓抗药性产生,降低次年的用药成本。
在研发日趋困难的情况下,每一个农药产品都是非常宝贵的。通过多种方式,延缓抗药性的产生,可以有效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但是对于大多数农药产品来说,抗药性发生很难避免,对生产企业而言,及早推出替代产品也是保持产品市场份额的关键。(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