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质流失、耕层变浅、板结退化、盐碱化、酸化……经过多年高强度的利用,一系列问题正在侵蚀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生病”的土壤如何才能修复?土壤修复的难点该怎样破解?肥料企业又能做些什么?近日,在中国土壤修复与精准施肥高峰论坛上,来自政产学研界的专家、代表就当下我国土壤修复中的痛点、难点进行了剖析。
土壤“生病”了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35亩,在追求效益的目标下,农民往往选择连作、连耕,特别是经济作物,复种指数很高。“美国的复种指数不到0.5,而中国的复种指数平均为1.7,也就是一年要种1.7季。”全国农技中心首席专家高祥照说,长此以往,土壤质量降低,同时,由于其他因素的影响,一些地方土壤出现了酸化、盐碱化和重金属污染等现象,一些经济作物产区土壤盐渍化和退化严重。
针对设施农业连作障碍,河北师范大学教授盛建维说:“设施农业中土传病害,是现行农业管理措施带来的污染所致,如果防不住,就治不了,必须要先防后治,防治结合。”
新型肥料应运而生
中国科协特聘海智专家高继明说,当前许多新型肥料的研发都瞄准了土壤改良这一广泛市场,微生物菌肥、腐植酸肥、缓控释肥、土壤调理剂等新型肥料也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中国矿业大学教授黄占斌指出,土壤修复包括两个内容,一个是土壤的改良,包括荒漠化、盐碱化等,还有一个就是污染治理,包括面源污染、有机物污染、重金属污染等。腐植酸作为一种活性物质,可以在改善土壤团粒结构的同时,控氮、释磷、促钾,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他认为,可以从腐植酸和肥料的结合入手,大力研发高效、增值、多功能和生态环保的腐植酸肥料,赋予化肥提供植物营养和改良土壤的双重功效。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姜存仓则指出,施用生物炭不仅可以提高土壤碳库,还可降低土壤酸度,增强土壤保肥能力,改善耕层土壤质量和植物生长环境。
修复困局需多方联手破解
土壤修复任重而道远,破解行业难题,需要国家、企业和农民的共同努力。
北京裕丰金必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营销副总经理李晓阳认为,目前我国土壤修复的主体不明,政府、企业和农民的利益没有协调好。此外,整个土壤修复行业也走进了一个困局中。在目前市场中,号称能够有效修复土壤的产品有很多种,厂家、品牌层出不穷;而在学界,腐植酸、生物炭、微生物等等研究成果也“各占山头”,地里出现了问题,到底该用啥来修复,谁都不能给出一个药到病除的药方来。
力拓肥料(沈阳)有限公司销售总监邵广南认为,如果企业相互之间可以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弥补短版,打造一个平台或团队,针对不同的作物、不同的土壤问题,定制几个药方,设计出几套方案,那么土壤修复行业就会有一个质的飞跃。他号召企业之间要加强沟通和融合,汇集政府、专家、企业共同的力量,推出土壤修复的全套方案,更高效地解决土壤问题。(据《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