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工作一直都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牵挂,自2004年至2017年间,连续十四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聚焦于此。党的十九大提出,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扶贫攻坚成为了当下的重点工作。
借力互联网,让农民富起来
如何让农民富裕起来,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秘书长赵国栋举了一个例子:有一家叫“猪联网”的平台,用了不到三年时间,生猪成交总量已经突破了600亿元,贷款总量突破150亿,成为了全国最大的生猪交易市场。
以“猪联网”为例,这个看起来又“土”又“落后”,但却是最接地气的行业,不但率先应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生产性服务业,还和养殖场、饲料厂、屠宰厂、经销商等围绕生猪的实业,完全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业务交叉、数据通联、运营协同的产业融合机制。
赵国栋说,生猪行业最大的痛点是养殖场没技术、缺管理缺钱,养好猪可能卖不好,卖的好的时候可能贷不了款。龙头养殖企业还好,中小养殖场和养殖户,把猪卖出好价钱非常不易。但有了数字生态的运营平台,可以精准预测猪价,提升每个养殖户获取的信息。
数字与经济叠加,仍有探索空间
在这个互联网可以连接一切的时代,把猪连在一起就是猪联网,把牛连在一起就是牛联网,把田连在一起就是田联网。然而,当数字生态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方向叠加共振、相互促进时,才能让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切切实实的落地生根。
中国合作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陈建华表示,近年来,从大数据角度来讲,在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在电子商务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总体上来说,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比如说农业技术推广问题、农产品流通、农村的金融供给等,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信息不对称、成本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需要可追溯。
“数字扶贫”指日可待
近年来,我国网络购物、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甚至走在了世界前列。然而,不为人知的是,大数据正在悄悄的改变“三农”业态。
对于很多人都担心的价格问题。林古宏说,确实要进行一定的初始投入,像在农业种植的基础层硬件研发团队对这块做了尝试和测算,目前可以做到每亩每年地少于200元的品控成本来加以落地。
目前,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正在承担桥梁纽带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科技企业将技术与地方项目进行对接,用数字生态演绎现代化农业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相信通过“三农”与数字的连接,“数字扶贫”指日可待。(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