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望去,一片红彤彤的苹果挂满了枝头,在一棵直径达半米之粗的苹果树上,视线所及处全是苹果,令人眼花缭乱,垂涎欲滴。就是这样一棵苹果树,在苹果研究专家眼中可是一个“国宝”。
一棵年产1000斤 34年老树堪称“国宝”
在山东省胶州市铺集镇一村的一片果园中,67岁的果园主人徐文信站在果树旁,欣喜地看着这棵硕果累累的果树。
“这棵苹果树是1983年栽的,有34岁高龄,今年产量有1000余斤,共给2200个苹果套了袋。”徐文信说,青岛农科院的专家都说,这是一棵“国宝级”苹果树。
徐文信的这片果园吸引了很多的专家、教授前来考察。这棵果树结的果子,不仅口感好、品质好,而且没有烂果,并且果树无腐烂现象。当然,这些都离不开徐文信平时的用心打理。另外,他还独创了很多“绝活”。在防虫害方面,他用生物防虫法,在果树下面种植凤凰草来熏虫,在树上挂防虫灯来灭虫。在防病害方面,他独创了矿物质防虫法,从而替代了农药治病的方法。
1994年,徐文信承包了村里60亩苹果园,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在了果园,期待着这片果园能带来收益。然而,刚承包果园的那几年,苹果树可不像现在这样。“刚开始,因为不会管理,一亩地产量还不到一百斤,产量非常低。”徐文信说。后来,在青岛农科院专家的建议下,徐文信试着修剪树枝,减少树枝密度。“刚开始,实在舍不得修剪树枝,长了那么多年的枝条了。”徐文信说。逐渐地,在专家的指导和自己的摸索下,他的果园产量一年比一年高,苹果品质也一年比一年好。
创新营销渠道 为果园注入新活力
2012年,徐海龙辞掉月薪一万多的工作,回家帮父亲徐文信打理果园。徐海龙运用全新的销售模式,上网卖苹果,在微信朋友圈里卖苹果,而且与网上销售平台合作,这样苹果不仅卖的快,而且也卖上了一个好价钱。
徐海龙还在果园里搞起了采摘,每年光靠游客采摘就能卖掉一万多斤苹果。此外,徐海龙还做起了创意苹果,在苹果上贴喜字、福字等祝福语,苹果在市场上更受欢迎。
“要想长远发展,还得走品牌化的道路,为此,我们注册了文信苹果家庭农场,注册了商标,申请了无公害绿色食品标识等。”徐海龙说。五年下来,徐海龙也成了苹果种植的“半个专家”,新种植的苹果也结出亩产7000斤的硕果,年收入高达20万余元。
(高玉清曹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