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在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古老土地长出“新农业”
云南省红河州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力量,让农业焕发生机
文章字数:1301
  “梯田是咱的命根子,不种不行!”云南省元阳县新街镇大鱼塘村年过六旬的卢正学道出了无奈,家里田少,种稻不赚钱,孩子们进城后不愿回来,往后谁来种田?这也是哈尼梯田的尴尬。1300多年来,这里的百姓把山川开垦成生态农业奇观,“森林—村寨—梯田—水系”融为一体。然而,如今的哈尼梯田,既面临“谁来种地”考验,也面临生态保护压力,怎么换个种法?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推广“一水多用、一田多收、粮渔共作”,让古老的土地焕发生机。
   新型主体当“车头”,老梯田变身万元田
  发展立体农业,离不开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带动。
  大鱼塘村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对接。公司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收购,每公斤红米按7元保底价收购,打造梯田经济。“不管是鱼还是鸭,养多少、怎么养,都需要科技。”卢正学说,少了产值低,多了可能导致鱼鸭生病。关键时候,技术员上门指导,养鱼的稻田中间开了水沟,现在一亩地放养十来斤鱼苗,亩产量30公斤以上。
  产业如何黏住更多农户?元阳县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在“龙头+合作社+基地+农户”的链条中,发挥村两委作用。比如免费送鸭苗,许多农户都想多多益善,给谁家、给多少,还得看能力,这些情况村干部最熟。另外,上项目前先培训,发放麻鸭时,还会随机提问养殖户。
  新型主体带动,立体农业打造成循环产业。在梯田里,水稻的叶子、碎稻谷、田间的小虫变成鱼鸭的“大餐”,鱼鸭粪便成了水稻生长的肥料,种养全过程实现了绿色无污染。
  守着梯田能致富,许多村民都回来种田了,去年牛角寨乡实现了脱贫摘帽。贫困户和政民说,“家里8口人种10亩梯田,种田加上就近务工,生活越来越有奔头啦!”
  全产业链升值,梯田经济迈向可持续
  “梯田无法机耕,还是需要人力,梯田种稻,始终面临种植成本高的难题。”张卫认为,从经营的角度看,要想留住梯田种稻,必须让梯田经济也有高收益。
  “适度规模经营是一条可行之路,现在是四个人耕作一亩地,未来可能平均一个人耕作四五十亩地,耕作面积大了,成本就能有效控制。”张卫介绍,目前基地260亩地只有两个上班的农业工人,农忙时临时聘用周边劳力。根据合同,聘用劳力,优先雇用村中贫困户。
  张卫说,随着人均种植规模的扩大,农业工人的收入随之提高。不过,这也意味着农业企业的支出增加。“企业要算经济账,想要赢利,必须提高农业效率。”张卫认为,提高单位面积产值,既要靠提高产量,也要靠提升价格。“前者需要靠科技,后者需要创新营销方式。”
  “红米品种如果不行,亩产就上不去;稻田中养鲤鱼还是泥鳅,是单养还是混养,这些都需要科技支撑。”张卫说。
  为了确保米源、打造品牌,元阳县粮食购销有限公司探索了“公司+协会”的方式。沈鸿文说:“公司利用品牌效应提高附加值,协会联系农户,确保米源。通过示范带动以及部分合作社等基层组织入股,产业得到了发展,贫困群众得到了帮扶。”
  水稻景观与乡村休闲旅游相结合,催生新产业新业态。“以前红米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现在随着梯田游越来越热,外地游客来得多,红米价格不断提高。”在张卫看来,梯田红米仍有升值空间。“今后还要加强营销,推动绿色发展,通过品牌建设、绿色有机认证等方式,提高红米的附加值,让梯田经济更加可持续。”(据《人民日报》)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