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柑橘 带动22万人就业致富
“果园的流转费加上在果园工作的工资,一年能挣两万元左右,供家里两个孩子上学也不费力。”今年43岁的重庆忠县果农范红梅笑着说。2012年,范红梅将家里270多株果树流转进行集约化经营,每年有近4000元的收入。果园老板给她安排了一个在机房操作机器的工作,一天50元的工资。这样算下来,一年能挣到2万多元。如今,靠着柑橘产业的发展,范红梅家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同样靠柑橘过上好日子的还有59岁的果农马和里,除了种植柑橘,马和里还开办了一家“半城橘园”农家乐。“最多时一天来了200多人。”马和里说,仅靠几个月的旅游旺季就收入10多万元。
据了解,忠县现有家庭农场、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312家,适度规模经营达85%,全县有22万人从事着柑橘相关的产业。目前,忠县已建成了35万亩标准化柑橘基地,2016年总产量28.53万吨,综合产值27.06亿元,今年计划综合产值突破30亿元。
一条产业链 循环经济引领绿色发展
小小的柑橘,如何能撬动上百亿元的巨大市场?从基地种植,到橙汁深加工,再到皮渣利用,忠县在整个柑橘产业链上都下足了功夫。
目前,忠县85%的柑橘鲜果实现采后商品化处理或橙汁深加工,鲜冷橙汁冷链物流体系完善。在北京、上海、深圳等17个大中城市建成了“派森百”橙汁销售网点,在电商平台开设了“派森百”橙汁旗舰店,县内建设了“忠橙”品牌柑橘电商平台,建设辐射全国的柑橘交易中心,柑橘产品商品率实现90%以上。
“橙汁加工行业有句话———一半柑橘一半渣,意思就是加工一吨柑橘,基本上就会产生半吨的柑橘皮渣。”忠县果业局副局长牟其林介绍道。为了解决柑橘皮渣的问题,忠县进行了大量的科技攻关,如今皮渣变废为宝。“皮渣中可以提取10多种物质,比如采用碱提酸沉、乙醇精制法提取橙皮甙、果胶等植物原料,其废渣及废水全部用于有机肥的制造,有机肥主要用于柑橘林种植。”牟其林介绍。这样一来,一个“柑橘-果汁-植物原料-有机肥-柑橘”的产业循环链形成,既生态环保,又生生不息,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忠县正勾画着一幅发展蓝图,到2020年,橙汁加工产能计划达30万吨,鲜果商品化处理产能20万吨以上,保鲜冷藏容量5万吨。与此同时,配套发展柑橘专用肥料、生物农药、果袋果筐、包装等配套业,形成柑橘加工企业集群30家、开发产品20个。
一个方向 建全国最大柑橘交易中心 有了良好的种植基础,也有了一条完善的产业链,忠县还有更大的“野心”,一个关于建设全国最大的柑橘交易中心的计划正在酝酿成型。
这个柑橘交易中心可以推进线上线下跨区域交易,将成为全国柑橘价格形成中心、信息传播中心、科技研发中心、会展贸易中心和物流集散中心。为此,忠县建设柑橘电子交易、竞价拍卖交易和现货交易“三大平台”。力争到2020年,交易额达200亿元以上。
忠县的柑橘产业规模既不是全国最大的,名气也不是全国最响的,建设柑橘交易中心的底气从何而来?这得益于重庆的产业基础以及区位优势。
长江柑橘产业带是全国柑橘优势产业带,重庆属于长江柑橘产业带优势区域和全国柑橘无疫区,在全国柑橘区域布局中占具举足轻重的地位。最重要的是,农业部已将全国唯一的柑橘大数据中心摆在重庆,为建设全国柑橘交易市场提供了重要支撑。
“柑橘产业位居重庆七大农业特色产业之首,2015年重庆柑橘面积已达300万亩、总产250万吨,建设全国柑橘交易中心,对于推进长江柑橘产业带上水平、上台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忠县农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重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