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三农视点 各地动态 惠农政策 扶贫开发 创业致富 农村维权 美丽乡村 前沿科技 科技杨凌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种植养殖 绿色农资 农产品安全 涉农企业 家庭农场 专业合作社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从“两毛一斤没人要”到品牌价值45亿元
——辽宁绥中水果由滞销到畅销背后的供给侧改革
文章字数:1732

  金秋九月,天高云淡。辽宁省农业大县绥中县的果园里,白梨和苹果挂满枝头,丰收在望。一些白梨种植合作社已经陆续接到订单,这些即将收获的白梨早已被订购一空。绥中白梨品牌2016年底被专业机构估值约45亿元。当地出产的苹果甚至接到了迪拜的订单。
  白梨和苹果是“水果之乡”绥中的两大名牌,就在几年前,当地出产的白梨、苹果等曾一度滞销,“两毛钱一斤都没人要”。这几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让绥中县的水果从滞销变畅销?近日,笔者走进绥中县一些乡村,听果农们讲述绥中水果背后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故事。
  多年的老品牌水果为啥卖不动了
  “绥中白梨这个品牌,现在价值45亿元。这真是我们的金字招牌。”绥中县大王庙镇74岁的果农赵振昌望着满山的梨树,有些激动地告诉笔者。
  绥中是农业大县,以种植果树为主,果园面积达到78.5万亩,各类果树近2000万株,产量80万吨,果树种植是当地传统特色农业。其中,绥中白梨以色泽金黄、肉质细腻、酥脆多汁、富含多种营养成分闻名遐迩,深受各地消费者喜爱。上世纪70年代,绥中白梨曾远销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多个东南亚国家。
  然而,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导致土壤地力下降,绥中白梨的生长环境受到影响,其品质也严重下降。“色泽不像以前那么黄了,味道也发涩,口感很差。”不少消费者这样评价。逐渐地,出口订单少了,白梨销售难了。不光是白梨,作为最早引进日本红富士苹果的县区,绥中的寒富苹果也因品质下降被市场遗弃。
  2015年,绥中白梨、苹果等水果大量滞销,笔者曾到当地调研,当年秋天,大量苹果、白梨被遗弃在田间地头,甚至果农都懒得采摘。“摘下来的苹果卖点钱都不够付人工费。”由于缺少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成堆的水果烂在地里,一些外地的采购商以几毛钱一斤的价格把大量水果拉走,当地果农损失惨重。
  “这几年,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消费者更关注水果的品质,很多人宁愿出高价买进口水果。一句话,需求侧的选择多样化了,而我们的供给侧没有跟上。”绥中县农工部部长李俊彪感慨地说。
  精品农业让绥中水果远销迪拜
  传统的农业种植模式已难以为继,痛定思痛,当地开始反思。当年,绥中县提出走“精品农业”的新发展思路,通过发展有机农业、打造精品果园,大幅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让土地休养生息,逐步恢复和提升水果品质。
  绥中县大王庙镇富农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邓九辉告诉笔者,他的果园这几年已经不使用复合肥,改用有机肥;通过秸秆生物反应堆改良土壤,恢复地力;用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杀灭果树害虫,减少一半以上的农药使用量;绥中县农工部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请来专家,教授农民新技术改良白梨品质,种植富硒白梨,使绥中白梨的口感更好,营养更丰富。
  “现在有306户农户加入合作社,种植白梨3500多亩,我们传授农民新技术,化肥农药统一采购、统一管理,约束大家过量使用。”邓九辉说,“绥中白梨”品牌目前已通过国家绿色认证,他的合作社也被评为国家级示范合作社。2016年11月,第十四届中国(昆明)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绥中白梨获得金奖,品牌价值45亿元。
  同样采用精品农业策略种植的苹果也受到了市场好评。绥中县前卫镇琳柠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康中国自豪地说,近年来,他们种植的苹果远销到迪拜,“以前是论斤、论堆卖,现在的苹果是论个卖,卖到当地3元一个。”
   三产融合带动农民致富
  作为农业大县,2016年绥中县农业总产值实现了91.4亿元。除了发展精品农业外,当地还通过“一乡一品”发展特色农业,带动了农民致富增收。
  在绥中县沙河镇,一处现代化农场已初具规模,上千亩的葡萄园里,公路、节水滴灌、水塘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葡萄架上,紫红色的葡萄长势喜人;上百座高标准设施农业大棚林立,大棚内,无花果、杨桃等水果挂满枝头;养殖基地里,牛、羊成群,家禽家畜的粪便用作有机肥,残果、秸秆等作为牲畜饲料,生态循环农业成效初显;容量8000吨的恒温冷藏库已经完工;苹果醋等农产品加工车间、四季花海产业区等也将陆续开建……
  据了解,绥中25个乡镇都根据当地的土壤、气候等条件确立了主导的种植作物,全县还发展了多家农业深加工企业和冷库等配套企业,为农业企业提供保障。“只有不断探索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提高农产品品质,通过供给侧发力,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才能实现1+1>2,也才能把握住农业的未来。”李俊彪说。(新华)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