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一家果品收购市场听到一位桃农在抱怨:钻在密不透风的桃园里,流着咸咸湿湿的臭汗,尊严不论一斤多少钱,桃子卖了让人心不安。
桃子产业忧大于喜,问题凸显
2017年的各地桃子销售市场表现不一,有喜,但更多的是忧。在经济下行与产量猛增、结构失调、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挤压效应下,使桃子产业出现瓶颈期,庞大的低质量桃只能成为地摊货。目前,消费市场已经转型升级,优质、安全、营养、特色、互联网、高端市场、全球化扑面而来,但种植者的意识和方法却没有跟的上,结果只能是增产不增收。
前多年,许多地方的果农在看到桃树管理比较简单,投资少、见效快,市场价位不错,一哄而上建桃园,导致当下多地都有连片的千亩以上桃园,栽植品种单一雷同,成熟上市期相对集中,而销售半径又没有得到及时拓展。加上挂果面积的迅速扩张,局部阶段性、结构性过剩致使出现销售行情不断下滑的局面。
在管理上,一般桃农都把桃树作为管理粗放的果树品种对待,追求产量而忽视质量。桃农相关技术普及相对滞后,重栽轻管导致优质果品率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加之采后处理环节薄弱,果品档次低,经济效益逐年下降。
调结构,转方式,突破产业困境
长期以来,各地的桃子都是作为初级产品投放市场,而不像其它果品生产先进国家,鲜桃采后要进行降温、分级、包装、冷藏后才运往市场。因此,我国桃产业要从传统种植向科学种植发展,提高果品商品率。在栽植上,要采取无公害栽培,利用宽行简约化高光效树形,使桃子味道甜、上色好,同时产量上进行控制,要疏果,保证商品果,杜绝“产量高、果个大、品质差”的“萝卜桃”,有条件的可搞设施栽培,以提高桃子的售价和经济效益。
优化品种,错峰上市优良的品种是增产增效的第一要素,高品质是核心竞争力,在种植方面,远离城镇种植地区选择耐运输品种,近郊种植以品质为主,可种植新、奇、特的蟠桃、油蟠桃、黄肉桃、红肉桃、小型果等,目前都是高效益的品种,从4月份到11月份可错峰上市。
产区调整,特色发展 黄肉桃品种的胡萝卜素含量较高,套袋果在南方市场受欢迎,红肉桃含铁量高,更有营养价值。蟠桃肉较薄,食用方便,风味好,目前种植面积小,发展空间大。油桃虽然目前面积大,但个大、耐运、味浓,黄肉的套袋果依然价格坚挺。适地适栽,产业向优势产区调整,优势产区做好布局,生产向优质果品调整,重点区、核心区根据规模确定品种结构,打出品牌。次适宜区利用比较优势,做好插空补缺,特色生产,不盲目发展。
提高品质,树立品牌打造精品,树立品牌,是做大做强桃产业,促进桃农增收的重要举措。无论是鲜食品种,还是加工品种,桃品质越来越受到重视,面对当前行情不佳,广大果农应调整好心态,冷静思考,改变观念,用发展眼光看市场,顺应市场,做好结构调整,从抓好质量起步,做到品种特色化、果实品质化、产地区域化,创造桃产业新亮点。(郑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