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三农视点 各地动态 惠农政策 扶贫开发 创业致富 农村维权 美丽乡村 前沿科技 科技杨凌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种植养殖 绿色农资 农产品安全 涉农企业 家庭农场 专业合作社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浙江遂昌应村乡
猕猴桃产业走向“逆袭之路”
文章字数:1780

  “最多一天打包了60多个箱子,寄出150多公斤猕猴桃。”浙江省遂昌县应村乡应村村的应凤花是一名普通果农,可她的卖果水平却一点不普通,自出果以来的短短10天,当别家果农还在愁销路时,她家近1000公斤猕猴桃却早已通过微信销售一空,四万元的盈利轻松收入囊中。
  应凤花只是应村乡众多猕猴桃种植户中的一个真实写照。近年来,该乡抓住农村电商发展契机,以口碑检验品质,以品质树立品牌,通过“全民电商”意识的引导和“走出去、请进来”的种植技术攻关,一举打破销售难和技术弱的双重瓶颈,最终走向了产业富民的“逆袭之路”。
  从提篮卖到网售全国
  “最早我是提着小竹篮子,到处去卖猕猴桃,哪里人多就往哪里赶,一天下来不仅卖得不多,而且客人挑来拣去猕猴桃还容易坏。”日前,应凤花回忆起以往提篮卖猕猴桃的艰难经历,感慨颇多。
  这段时间正是应村乡猕猴桃大量出果的时节,而应村乡大街小巷售卖猕猴桃的摊位却寥寥无几,与之产生鲜明对比的是农户家中打包快递、门前车辆来回取件的场景。据了解,今年应村乡有80%农户都搭上了电商的快车,自出果以来的短短10天,全乡至少有一半的猕猴桃已在网上被预定。
  应凤花告诉笔者,今年的猕猴桃还未出果就有多家快递公司找上门寻求合作,只要在家打好包,快递公司很快就会上门取件,足不出户就能把自家猕猴桃保质保量地卖到全国各地。
  世代扎根于黄土地的果农们做梦都想不到,有一种拿着手机足不出户的销售方式。而这一思想观念的大转变,得益于近两年应村乡抢抓电商发展机遇,把电商意识潜移默化根植于农民心间的实际行动。
  据介绍,2014至2015年,应村乡连续两年举办电商体验节。其中,2015年的“大圣归来”电商营销挑战赛,更是吸引了众多游客和企业参加。应村乡党委书记郑水松说,通过举办电商体验节活动,不仅为种植户搭建起了电商营销平台,而且无形中让种植户开始有了电商意识。
  周冬红便是尝到电商甜头的种植户之一。“白天客人在微信上下单,傍晚去田里采摘,晚上打包好,第二天快递便上门来收件了,我现在根本不愁果子卖不出去或是卖不上价钱。”周冬红说。
   从千里求师到在家收徒
  2012年,应村乡引进红心猕猴桃,并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全乡40余农户开始种植猕猴桃,不少果农甚至远赴千里之外,去四川“取经求果”。
  猕猴桃种植不仅不易,甚至有些“苛刻”。“当气温低于20摄氏度时,开出的花就不能再授粉了。即使是正常温度下开的花,也必须在75小时内授粉,否则也没用了。”周冬红解释道。
  2015年,应村乡的猕猴桃树大面积爆发溃疡病,溃疡病对于猕猴桃树而言几乎是“不治之症”。当年全乡的猕猴桃树损失了将近一半。这一次毁灭性的灾难,严重打击了果农们的种植信心,不少果农在心里打起了“退堂鼓”。
  为重拾果农信心,应村乡政府当机立断,请来省里顶级的种植专家为猕猴桃“问诊把脉”,并多次邀请一些种植大户来授课讲学。通过几轮的现场教学,果户们逐渐意识到,防治猕猴桃溃疡病之根,在于预防。
  值得一提的是,应村村的猕猴桃是基地式种植,在该村电商中心设置的全球眼监控系统,最初的目的是为了保证“阳光”种植,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舌尖的安全。
  乡、村两级几年来坚持“送出去”和“请进来”的技术提升模式,更是铸就了一批本土专家,他们的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果农郑根长主张通过搭建钢架大棚,人工控制湿度和温度,确保在花期授粉期间不被天气影响,可促进猕猴桃早开花、早结果,并能有效预防溃疡等传染性病害,提升果实产量和质量。之后,乡里也采纳他的意见,在全乡推广大棚种植。
  如今,不止周边乡镇果农会前来“取经”,甚至还有湖南的“粉丝”慕名前来参观求学。郑根长还有个微信群,群里是全国各地的猕猴桃果农们,在这个群里,郑根长被大家亲切地称呼为“郑师傅”,经常会有果农在群里向他请教关于猕猴桃授粉、梳果、施肥、病虫防治等方面的经验,他在群里的名声也越来越大。
  “以前都是请专家教授来为我们授课,现在轮到我们‘应村师傅’走出去了!”应村村党支部书记周岳运自豪地说。
  点评:逆袭的背后必定有低谷,应村乡猕猴桃产业发展之所以能走向“逆袭之路”,源于乡、村两级干部包括种植户多年来那份对于品质的坚守以及适应市场的应变能力。在助农增收的道路上,应该多一点思考和担当,不要盲目追求眼前利益,也不要守着固有思维“吃老本”,更不能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找借口、讲理由,应村乡猕猴桃产业发展也许不是最成功和典型的案例,但它至少给了我们一些启发。(郑雨薇)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