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欣然
“逐客令”一词源自战国后期的秦国。秦国的大臣中,有一些不是秦国人,而职位很高,名声很大,人们叫他们客卿。秦始皇时,国相卫国人吕不韦因罪免职,后来水利专家韩国人郑国也出了问题。原来,郑国帮助秦国主持开凿了一条郑国渠,它把泾河水从云阳经三原、富平、蒲城,同洛河连通起来(都在今陕西省)。兴修水利本来是件好事,可是后来发现,郑国是为了要削弱秦国的军事力量,才积极帮助秦国修渠的,目的在于消耗秦国的人力和财力。秦王大怒,下令要把别国在秦国做官的人一律驱逐出境,即驱逐客卿。
当时,楚国人李斯也在秦国为客卿,担任长史的官职,自然也在被驱逐之列,于是就写下了著名的《谏逐客令》。文章有理有据,终于感动了秦王,秦王收回“逐客令”,恢复了李斯的官职,后来还将李斯升任为丞相。从此,凡主人对客人表示不欢迎,催他离去,就叫下“逐客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