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耿苏强
“早上炒洋芋,中午洋芋蛋,晚上洋芋粉。”这是许多陕西子长人一天的食谱。洋芋,就是马铃薯。如果说民以食为天,子长县人的“天”,一半就是马铃薯。近日,记者在位于陕西省子长县栾家坪社区的陕西杨凌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子长马铃薯试验示范基地走访发现,几年来,通过发挥该基地的示范效应,让子长县马铃薯成为农民致富“金蛋蛋”。
新品种、新技术累计推广90多万亩
陕西杨凌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子长马铃薯试验示范基地占地200亩,从2014年开始正式运行。该基地以马铃薯产业为主导产业,涉及马铃薯育种、良种繁育、病虫害防治、马铃薯加工、马铃薯高效生产技术研究集成等领域,是一个马铃薯全产业链的综合性试验示范基地。
该基地负责人陈越说,目前,基地的马铃薯新品种、新技术已累计推广90多万亩。基地运营以来,先后示范推广了马铃薯新品种39个。其中,有19个是课题组自己选育的新品种或新品系,有3个品种获得了国家品种权保护,有3个品系已经参加了陕西省两年6点区域试验,有2个玫瑰品系参加了两年6点国家区域试验。推广的这些品种中,有些已经成为当地的主栽品种。此外,在新技术推广方面,基地示范推广了马铃薯高效生产技术8项,已经成熟并在生产中大面积使用的技术有3项,分别是薯粮套种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和旱地雨养技术。
“土蛋蛋”成群众鼓起腰包的“金蛋蛋”
家住栾家坪社区的南家湾村村民强国治,这几年来,年年种植马铃薯,他就认准了基地引进的马铃薯新品种,今年又种了两亩。“按照现在的市场行情,每一斤按七毛钱来算,要赚一万多元了,看来,种洋芋比种米谷都强。”强国治乐呵呵地说:“‘杨凌科技’就是牛!”
据子长县薯业局局长景如岳介绍,按照基地给出的统一标准,当地全部采用标准化种植,制定种植方案,进行合理密植、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综合防治。基地还实行专业技术人员蹲点负责,记录不同生长期的管理工作和不同品种生长情况,这为今后各品种的对比分析和良种繁育提供了参考资料和科学依据。
据了解,子长县是“全国洋芋之乡”,为进一步扩大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壮大马铃薯产业,帮助农民实现增产增收,今年以来,基地分别从内蒙古、河北、山西、甘肃,以及陕西榆林、延安等地,引进了美国一点红、中薯186、中薯175、冀张薯、陇薯、夏波蒂等16个脱毒马铃薯新品种,进行品种试验,以探索出适合当地生长的马铃薯新品种。通过种植新品种马铃薯,令农民切切实实得到了实惠,昔日不起眼的“土蛋蛋”,渐渐成为了帮助群众鼓起腰包的“金蛋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