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 姚让利
结婚酒宴,古称婚宴。它是中国各民族普遍流传的风俗。其始于氏族公社解体、私有制产生而引发部落战争之后,胜利者掠夺战败者为奴隶,被作为胜利品的女子,有的被战胜者纳为妻室,成亲时,当事者往往备有丰盛酒肉酬谢同伙们。这就是婚宴的起源。
《礼记·昏仪》记述:“妇至,婿揖妇以入,共牢而食,合卺而醑,所以合礼同尊卑,以亲之也。”《礼记·曲礼》则说:“为酒食以召乡党僚友。”前者说新郎们行礼接新娘入洞房后,共食祭礼的三牲(指祭祀用的牛、羊、猪三牲,后来也泛指祭祀用的肉类),夫妻饮合欢酒,以示相敬如宾,缔结永好,后者言明备酒招待邻里亲朋。合起来则说明夫妻关系才算正式成立。《礼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婚俗著述,但它记述的已不是抢亲时的婚宴,而是其后的正常婚嫁了。我国至今仍沿袭此俗,即使双方领了结婚证,不办结婚酒宴,人们总认为他们还未正式成亲。
新郎、新娘在婚礼上喝“交杯酒”是婚礼上的重要仪式之一。喝交杯酒的习俗是我国古代婚礼礼节“合卺礼”的演变。“合卺礼”始于周代,《礼记·昏仪》记载:“夫妇共牢而食,合卺而握。”“合卺”其实就是把一瓠瓜(形状像葫芦,只有一个大肚,比葫芦大)剖成两个瓢叫“卺”。举行结婚仪式时,新郎新娘各执一方即用酒漱口,就叫“合卺”。所以人们以合卺为结婚的代称。此风俗演变到后来为喝“交杯酒”。
古时女子嫁到男家,主要的婚礼仪式就是行“合卺礼”。
新婚夫妻一同进酒,为什么要用瓢盛酒呢?因匏味苦而酒亦苦,饮了瓢中苦酒预示着婚后夫妻也会同甘共苦,患难与共。同时,也象征着夫妻二人如同此瓢一样,合二为一,紧紧地拴在一起了。又因“匏”是古代八音乐器之一(“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引自《三字经》),它又含有音韵调和之意,故“合卺”又示意新娘新郎婚后应和睦协调,结为琴瑟之好。
到了南北朝时,行“合卺礼”又增加了在两个瓢把上连上丝带,寓意两人相爱拴在一起,永不分开。到了唐代开始用杯代替瓢作为酒器。
到了宋代,破匏为二的酒具改为两只木杯。新娘新郎同饮之后,掷杯于床下,若两杯一仰一合,意味着男俯女仰,天覆地载,阴阳和谐。宋代以后,合卺之礼演变为新婚夫妻由用酒漱口改为共饮交杯酒。
“合卺”和饮交杯酒都离不开彩线,也就是用红或绿的丝绳绾成同心结系于瓢柄或杯足。此后,由这条彩线衍变出“拴线”仪式。唐代由此习俗产生了“千里姻缘一线牵”的俗语。
清朝末期,交杯酒仪式已发展成为“合卺”、“交杯”、“攥金钱”三个部分。如今的婚仪中,“按杯于床下”之礼已被革除,“攥金钱”则为“掷纸花”所代替,惟“交杯酒”之礼仪仍然实行。
到了民国的时候,用彩绸或彩纸把两个酒杯联接起来,男女相互换名,各饮一杯,象征此后夫妻便连成一体,合体为一。
今天,青年男女的婚礼上,交杯酒是必不可少的,但其形式比古代要简单的多。男女各自倒酒之后两臂相勾,双目对视,在一片温情和欢乐的笑声中一饮而尽,寓意永结秦晋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