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干热风是指小麦生育后期遇干旱高温并伴有大风,或者雨后骤晴伴高温,从而造成小麦不能正常发育成熟的气象灾害。干热风的危害时期主要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中旬,也就是小麦灌浆的中期和后期,尤其是对灌浆中期的危害更大,是我国北方麦区小麦生产中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
危害
干热风,又称“火风”“热风”“干风”,是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农业灾害性天气。其风速在2米/秒或以上,气温在30摄氏度或以上,相对湿度在30%或以下。干热风一般出现在5月初至6月中旬的少雨、高温天气,此时正值华北、西北及黄淮地区小麦抽穗、扬花、灌浆时期,植物蒸腾急速增大,往往导致小麦灌浆不足甚至枯萎死亡。
类型
按发生特点可分3类:
①高温低湿型。表现为大气高温干旱,地面一般刮西南风或偏南风,造成小麦枯熟、瘪粒,是中国北方麦区主要的干热风类型。
②雨后青枯型。表现为小雨后猛晴,高温低湿,使灌浆中后期的小麦青枯,主要发生于甘肃、宁夏等地。
③旱风型。表现为空气湿度低,日最高温度不太高,一般在30℃以下,风速较大,风向西北或西南,造成小麦瘪粒,多见于江苏北部、安徽北部等地。
防御措施
1、选用抗干热风的小麦品种。2、适时合理灌溉。
通过灌溉保持适宜的土壤水分增加空气湿度,可以达到预防或减轻干热风危害。薄地和沙土地应尽量避免在大风和降雨天气中午烈日下浇灌。
3、化学防御。
采用化学药剂或化学制品对小麦进行处理,通过改变小麦植株体内生化过程来抗御干热风。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用氯化钙、复方阿斯匹林等药剂处理种子,促进小麦壮苗,增强小麦抗御干热风的能力。
另一类是在小麦生育后期,在干热风来临之前,用石油助长剂、磷酸二氢钾、草木灰水、过磷酸钙、矮壮素等化学药剂喷洒叶面,通过增加钙、磷、钾、氮、硼、有机酸等的含量和生长刺激素的作用,改善小麦的生理机能,提高小麦对干热风的抗性。(农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