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三农视点 各地动态 惠农政策 扶贫开发 创业致富 农村维权 美丽乡村 前沿科技 科技杨凌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种植养殖 绿色农资 农产品安全 涉农企业 家庭农场 专业合作社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陕西杨凌
吹响新一轮科技扶贫攻坚集结号
文章字数:1435
  新一轮扶贫攻坚实施以来,陕西省杨凌示范区积极履行国家使命,聚焦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科技、人才资源短缺两大短板,大力实施科技扶贫。近日,记者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技人员走进田间地头、生产一线,切身感受到了科技人员“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领着农民赚”的鲜活事例,感受到贫困地区因产业创新而焕发的活力。
  科技化解扶贫产业“心病”
  初夏时节,陕西略阳县五龙洞镇黄精中药材基地里,农民正忙着除草,干得热火朝天。略阳县是远近闻名的中药材种植大县,中药材也是当地扶贫骨干产业。但该县中药村产业集中度低,野生中药材资源破坏严重,部分中药材品质下降,一直是产业发展“心病”。
  针对这一问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张跃进带领技术团队,以推广科技措施,提高科学化、规范化中药材种植水平为抓手,构建中药标准化服务支撑体系,创新市场合作模式,促进当地“种好药、产好药、造好药”。略阳县中药产业发展局局长陈西平说,依托基地技术攻关,通过规模化种植,不仅降低了种植风险,而且还能使农民收入提高30%以上,全县上千户农民因此受益。
  据了解,在杨凌示范区,像张跃进这样的科技扶贫团队已实现陕西省56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县区全覆盖,预计到2020年实现全国14个连片特困区全覆盖,从而帮助引导更多科技成果向贫困地区转移转化,带动农户发展产业,实现精准脱贫。
  让贫困户当上“产业合伙人”
  科技扶贫,不仅是让科技人员带着技术解决发展难题,也通过创新利益机制,鼓励科技人员带着农民一起干,通过科技创业,在一线直接参与扶贫产业建设,成为扶贫户的“产业合伙人”。
  位于陕西省安康市西部的石泉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为解决贫困户致贫原因多和扶贫工作复杂性的工作实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桑丝绸研究所教授肖乃康,通过基地示范,组织技术服务队,大胆探索创新了“基地+合作社+产业大户+贫困户”的扶贫模式,实行“公社化”管理,采取按劳分配和资金分红的分配方式,使贫困户户均增收1.3万元。肖乃康说,研究所向该县推行的小蚕共育让蚕农得到了实惠,共育后,每季蚕可为蚕农减少8至9天时间,不但减少了用工量,而且使小蚕共育率达到40%。
  石泉县蚕桑发展服务中心主任韩燕明说,科技创业扶贫,是科技资源与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有效对接的手段。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石泉蚕桑试验示范基地,通过指导蚕桑产业建设等方式,实现技术、土地、资本、劳动力的有效融合,激发了石泉县贫困乡镇村创业活力。
  科技培训“孵化”产业人才
  记者采访发现,要使科技扶贫发挥长效机制,关键还需要培育一大批懂技术、有知识的新型职业农民,让科技培训成为“孵化器”,带动贫困地区人才成长。
  在陕西安康市水产养殖方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康水产试验示范站先后培训当地养殖户1万余人,技术扶持水产企业12家。鱼跃汉水星创天地是陕西省首家面向水产业开展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岚皋县绿水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采取“校企共建”模式合作创建,旨在为贫困地区水产领域培养科技人才,先后扶持了汉水兄弟、安康金诺水产等多家大学生及返乡创业青年创办企业。
  据了解,为扎实履行“支撑和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国家使命,2017年,杨凌示范区将新建示范推广基地45个,力争年内实现秦巴山区贫困县示范基地全覆盖,并实施《面向旱区职业农民培训规划》,全年培训农村实用人才5.2万人次。同时,“十三五”期间,杨凌将每年面向贫困地区开展农业科技培训达到1万名左右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脱贫带头人和新型职业农民。(本报记者 耿苏强)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